转载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问题

在开发过程中,异常处理算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了。

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用户修改注册的邮箱,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接收到一个用户的请求:我要修改邮箱地址
  • 验证一下请求是否合法,将请求进行格式转化
  • 更新以前的邮箱地址记录
  • 给新的邮箱地址发送验证邮件
  • 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上面的步骤如果一切顺利,那代码肯定干净利落,但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上面的步骤很容易出现问题:

  • 用户把邮箱地址填成了家庭地址
  • 用户是个黑客,没登录就发送了更新请求
  • 发送验证邮件的时候服务器爆炸了,发送邮件失败

各种异常都会导致这次操作的失败。

方案一

在传统的处理方案里,一般是遇到异常就往上抛: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这种方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NSError *err = nil; CGFloat result = [MathTool divide:2.5 by:3.0 error:&err];  if (err) {     NSLog(@"%@", err) } else {     [MathTool doSomethingWithResult:result] } 

方案二

而另一种方案,则是将错误的结果继续往后传,在最后统一处理: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这种方案有两个问题:

  • 在发生异常的时候,如何把异常继续传给下面的函数?
  • 当整个流程结束的时候,一个函数如何输出多个结果?

车轨

我们把方案二抽象出来,就像是一段车轨: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对于同一个输入,会有 Success 和 Failure 两种输出结果,对于 Success 的情况,我们希望它能继续走到后面的流程里,而对于 Failure 的情况,它怎么处理并不重要,我们希望它能避开后面的流程: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于是乎,两段车轨拼接的时候,便成了这样: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那么三段什么的自然也不在话下了。我们把下面那根 Failure 的线路扩展一下,便会看到两条平行的线路,这便是“双轨模型” (Two Track Model) ,这是用“面向轨道编程”思想解决异常处理的理论基础。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这就是 “面向轨道编程” 。一开始我觉得这概念应该只是来搞笑的,仔细想想似乎倒也是很贴切。将事件流当做两条平行的轨道,如果顺利则在上行轨道,继续传递给下个业务逻辑去处理,如果出现异常也不慌,直接扔到下行轨道,一直在下行轨道传递到终点,在最后统一处理。

这样处理使得整个流程变成了一条双进双出的流水线,有点像是 shell 里的 pipeline ,上一次的输出作为下一次的输入,十分顺畅。而且拼接起来也很方便,我们可以把三段拼接成一段暴露给其他对象使用:

面向轨道编程 - Swift 中的异常处理

实现

接下来看看在 Swift 中如何应用这种思路处理异常。

首先我们需要两种类型的输出结果:

  • 成功,返回某种类型的值
  • 失败,返回一个 Error 对象或者失败的具体信息

照着这个想法,我们可以定义一个 Result 枚举用做输出:

enum Result<T> {     case Success(T)     case Failure(String) } 

利用 Swift 的枚举特性,我们可以在成功的枚举值里关联一些返回值,然后在失败的情况下则带上失败的消息内容。不过 enum 目前还不支持泛型,我们可以在外面封装一个 Box 类来解决这个问题:

final class Box<T> {  let value: T  init(value: T) {   self.value = value  } } enum Result<T> {  case Success(Box<T>)  case Failure(String) }  

再看下一开始我们举的那个例子,用这个枚举类重新写下就是这样的:

var result = divide(2.5, by:3) switch result { case .Success(let value):     doSomethingWithResult(value) case .Failure(let errString):     println(errString) } 

“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嘛,你不还是用了个大括号处理两种情况嘛!”(嫌弃脸

确实正如这位热情的朋友所说,写完这个例子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优点,难道我就是来搞笑的?

“并不。”(严肃脸

栗子

接下来我们举个栗子玩一玩。为了更好的观赏效果,请允许我使用浮夸的写法和粗暴的命名举这个栗子。

比如对于即将输入的数字 x ,我们希望输出 4 / (2 / x - 1) 的计算结果。这里会有两处出错的可能,一个是 (2 / x)x 为 0 ,另一个就是 (2 / x - 1) 为 0 的情况。

先看下传统写法:

let errorStr = "输入错误,我很抱歉" func cal(value: Float) {  if value == 0 {   println(errorStr)  } else {   let value1 = 2 / value   let value2 = value1 - 1   if value2 == 0 {    println(errorStr)   } else {    let value3 = 4 / value2    println(value3)   }  } } cal(2) // 输入错误,我很抱歉 cal(1) // 4.0 cal(0) // 输入错误,我很抱歉  

那么用面向轨道的思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final class Box<T> {  let value: T  init(value: T) {   self.value = value  } } enum Result<T> {  case Success(Box<T>)  case Failure(String) } let errorStr = "输入错误,我很抱歉" func cal(value: Float) {  func cal1(value: Float) -> Result<Float> {   if value == 0 {    return .Failure(errorStr)   } else {    return .Success(Box(value: 2 / value))   }  }  func cal2(value: Result<Float>) -> Result<Float> {   switch value {   case .Success(let v):    return .Success(Box(value: v.value - 1))   case .Failure(let str):    return .Failure(str)   }  }  func cal3(value: Result<Float>) -> Result<Float> {   switch value {   case .Success(let v):    if v.value == 0 {     return .Failure(errorStr)    } else {     return .Success(Box(value: 4 / v.value))    }   case .Failure(let str):    return .Failure(str)   }  }  let r = cal3(cal2(cal1(value)))  switch r {  case .Success(let v):   println(v.value)  case .Failure(let s):   println(s)  }    } cal(2) // 输入错误,我很抱歉 cal(1) // 4.0 cal(0) // 输入错误,我很抱歉  

同学,放下手里的键盘,冷静下来,有话好好说。

反思

面向轨道之后,代码量翻了两倍多,而且

似乎

变得更难读了。浪费了大家这么多时间结果就带来这么个玩意儿,实在是对不起观众们热情的掌声。

仔细看下上面的代码, switch 的操作重复而多余,都在重复着把 Success 和 Failure 分开的逻辑,实际上每个函数只需要处理 Success 的情况。我们在 Result 中加入 funnel 提前处理掉 Failure 的情况:

enum Result<T> {  case Success(Box<T>)  case Failure(String)  func funnel<U>(f:T -> Result<U>) -> Result<U> {   switch self {   case Success(let value):    return f(value.value)   case Failure(let errString):    return Result<U>.Failure(errString)   }  } }  

funnel 帮我们把上次的结果进行分流,只将 Success 的轨道对接到了下个业务上,而将 Failure 引到了下一个 Failure 轨道上。

接下来再回到栗子里,此时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传入 Result 值了,只需要传入 value 即可:

func cal(value: Float) {  func cal1(v: Float) -> Result<Float> {   if v == 0 {    return .Failure(errorStr)   } else {    return .Success(Box(2 / v))   }  }  func cal2(v: Float) -> Result<Float> {   return .Success(Box(v - 1))  }  func cal3(v: Float) -> Result<Float> {   if v == 0 {    return .Failure(errorStr)   } else {    return .Success(Box(4 / v))   }  }  let r = cal1(value).funnel(cal2).funnel(cal3)  switch r {  case .Success(let v):   println(v.value)  case .Failure(let s):   println(s)  } }  

看起来简洁了一些。我们可以通过 cal1(value).funnel(cal2).funnel(cal3) 这样的链式调用来获取计算结果。

“面向轨道”编程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思路。本文只是一个简单地讨论,进一步学习可以仔细阅读后面的参考文献。比如 ValueTransformation.swift 这个真实的完整案例,以及 antitypical/Result 这个封装完整的 Result 库。文中的实现方案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和前两种实现略有差异。

面向铁轨,春暖花开。愿每段代码都走在 Happy Path 上,愿每个人都有个 Happy Ending 。

参考文献: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