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VC究竟是怎样一类人?

  整理巴桑大哥

  巴桑大哥今天在某个微信群里聆听了三位精英的分享,一位是贝塔斯曼的投资经理汪天凡,一位是 36 氪的投融资平台总监杨珖,另一位是招聘平台职业梦的创始人朱超。他们分享了关于 VC 的一些事儿,如何进入 VC 行业?VC 都有哪些特质?一起学习一下。

  贝塔斯曼投资经理@汪天凡 :

  问题1、VC 是如何挑公司的,都有哪些标准?

  汪天凡:首先看行业,市场和需求的大小。以出行打车行业为例就是比较大的,北京有几万司机,每天要载多少乘客,每笔交易是多少等等。然后几个数值相乘,北京可能会是几十亿的市场,再拓展到全国,就是一个乘以 100 倍的市场,可能就是一个百亿或千亿的市场。

  如果市场比较小,那就不能孕育一家比较大的公司。

  第二点会看这个市场是否高增长。VC 会期待投资的公司在短期内能有较好的财务回报,这就取决于这家公司短期内实现非常高的估值或流动性。估值就是这家公司股份的价格,流动性就是它能不能在二级市场(股票市场)上市,这样的话,投资人就能将股票卖给别人。

  高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以招聘网站为例的话,用户的数量,投递简历的数量每个月能不能有 20% 或 30% 的增长,这样意味着每年会有 50% 的增长,这样的公司会得到更高的估值。

  再有一点就是看创始人的背景,并不是要有闪亮的简历。而是创始人的背景要与现在做的事情有高度相关性,并且说明你背景中的成功点是可以被复制到现在做的事情当中,而当年失败的地方并不是因为你性格上存在的缺陷,而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失败。如果一个创始人的背景中有类似这样的成功或失败经历,并且会从中汲取相关的教训,这样的创始人要比拥有闪亮简历的人更加牛逼。

  最后要看这家公司在估值上给 VC 的价格。还是要看一看投资的回报率。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最普遍的三个点,一般投资人看一个项目大概有十几个点,比如模式好不好、利润高不高啊等等。

  问题2、进入 VC 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汪天凡:各种各样背景的人都能在 VC 找到一席之地。从我个人这个样本来看,我本科是学商科的,所有的实习经历也是商科的,对技术是一窍不通的。我自己进入 VC 做的是偏向消费者的行业,就是 To C 的项目,比如打车行业、电商类的项目。这些都是需要比较关注消费方面的,对市场比较嗅觉,对新事物的嗅觉,爱买买买东西的人,对价格因素较关注的人适合做这方面的 VC。

  年轻的,甚至是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的就进入 VC 的都是看这方面的项目,另外社交也是属于这类。

  第二方面,很多 VC 都以基金的背景为选择,比如真格基金喜欢投海龟,有海外留洋背景的创业者。比如经纬,他们很多小伙伴都做过 FA(财务融资背景),他们更看重是否勤快,是否待人有礼貌,是否在社交能力上比较强。

  2012 年的时候 VC 很少招募毕业生。现在来看,很多投资基金都有了 90 后的 VC。在咨询公司实习过、券商、互联网大公司实习的毕业生,这些履历对进入 VC 行业还是很有用的。

  最后,投资人必须要淡定,在一个浮躁的大环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这个非常难做到。

  36 氪投融资平台总监@杨珖:

  我和贝塔斯曼投资经理汪天凡 Will 都是毕业去的 VC。我其实是误打误撞,之前一直奔着咨询公司的路径。在 Monitor BCG 做过 Intern。

  进 VC 真的是机缘巧合,看到一家基金在招实习生,就投了简历,然后遇到了一个极其勤奋又聪明的校友学长面试,说你做过咨询啊,我也在 BCG 做过实习,但是 VC 做的事情不一样啊,更深度、更好玩。然后就问了我几个行业的问题,有两个是车和教育行业的。

  刚好自己也有些积累,也有身边的朋友在做这两块的创业,就聊啊聊。面试官说你回去写个报告吧。然后就机缘巧合的进了这个行业。

  现在身边也认识了不少非常年轻就入行的投资人,大家的特质都很明显:技术产品大牛、商业敏感度非常好、社交能力强。

  第一类可以忽略不计,实在是天赋。

  第二类可以各式积累,比如去咨询公司实习,看各类商业和科技媒体,比如 36 氪。

  第三类需要花时间、花心思,去找学长学姐资源、去找创业者聊我完全没有商科背景。回头复盘看看我自己的积累,做过商业类社团 SIFE 的主席做类似社会企业的商业实践、在咨询公司做过实习、在互联网初创公司带过校园推广团队、和朋友、前老板们做过创业项目。这些事情机缘巧合的串起来,让我在商业的嗅觉上有一定的锻炼。

  但在一些所谓的 Skill set 需要自己补,比如看财报等,这些在做中学里慢慢培养。VC 每天的工作就是挑选牛逼的团队、正确的方向和可能做合适的模式。年轻人进入 VC 其实容易撞到天花板,比如阅人能力不足,没有产品和运营经验,没有实际操盘能力,其实在和创业者聊方向的时候都只是一个转述人,你说的方向都是你听来的和看来的。

  VC 每天的工作就是挑选牛逼的团队、正确的方向和可能做合适的模式。年轻人进入 VC 其实容易撞到天花板,比如阅人能力不足,没有产品和运营经验,没有实际操盘能力,其实在和创业者聊方向的时候都只是一个转述人,你说的方向都是你听来的和看来的。

  我个人的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去一些初创公司,学习感受一下创业究竟怎么回事。无论是未来自己创业还是去做 VC,都有可能有经验教训的积累,甚至是人脉上的。

  大量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其实大家都有各自的困惑。投资人会想究竟下一个风口在哪儿,自己的投资逻辑对不对,怎么找到牛逼的创业团队。

  创业者每天会想着自己团队要怎么定方向、怎么招人、怎么对接合适的投资人,自己的商业故事要怎么讲。同时,也希望找到牛逼的创业者或者导师来指点迷津,或者是找到靠谱的投资人陪着自己走下去。

  VC 行业目前有点处于人力密集型行业,原因是全民创业,人力不够,项目看不过来。但不代表市场上那么多 VC 从业人员都是好的投资人,在一个对的时间点入行非常重要。否则在对公司、对行业的判断上口味可能会出现偏差,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公司、好的创业者。

  VC 的成长路径大概是分析师-投资经理-VP-执行董事-合伙人。

  前几个 level 每个阶段大概2-3 年,之后的升迁可能取决于你为基金带来多少回报、投出了多少好案子。

  这个时候商业判断、人脉圈、甚至是和别的资本、巨头的合作、做局能力变得非常关键。

  大概先讲这些。

  职业梦创始人@朱超:

  VC 的典型特征:有些 VC 机构他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和比较专业,但 VC 看的行业非常广泛所以会招各种各样背景不同的人。

  越来越多传统的金融行业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了 VC 行业。

  VC 对于人的个性或情商方面的要求有些时候甚至会高于技能方面的要求,因为 VC 看的都是相对早期的创业项目,那些项目从纯粹的数据方面判断并不是那么直观或那么的可预见性,于是很多 VC 都会从人的判断或者从行业上来判断,这个企业是否可以投资。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会发现非常多的 VC 从业人员他们要么非常注重对行业的分析,比如这个行业有多少人,是否有科学的方法去调配,去估量。另外就是跟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发现很多 VC 他们有一个特质,就是倾听的能力,他们善于倾听人们的故事,然后从故事中提炼出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还发现,VC 行业在招人的时候,他们对于经验不那么重视,反而对于这个人是不是勤奋,对于渴求新知识,或者对于互联网这个行业是否有较高的敏感度。

  VC 人的特质:

  首先是勤奋,争取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第二就是学习能力。VC 很多时候是在一个崭新的行业做事情,需要通过对一个行业的快速了解,来判断这是否是一个风口。

  第三就是他们对新事物尝试的心态是很重的。对于新鲜事物的实践能力很强,在一个新事物出现时是否是第一个去试的,当一个新事物出现时你是否能很快的对它的来龙去脉有一个了解和认识,渴求和好奇心这个能力也很重要。

  中国一年之内有几十家新的基金冒出来,在不断的扩张相关的领域和深度。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