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作者:王方浩 

编辑整理:Hoh Xil

内容来源:无人驾驶@知乎专栏

出品社区:DataFun

注: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末参加了小马智行的线下分享,获益良多。很羡慕北京的环境,大部分的线下都是在北京,难得有在深圳的。深圳虽然被誉为最有创新价值的城市,但关于技术方面的交流简直少的令人发指。

下面根据这次分享的内容,依次介绍下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分享的是无人驾驶的基础架构。 如果说之前自动驾驶秀肌肉,都是通过 demo 演示下雨天真实路况穿越隧道。那么之后会逐步转变为秀基础架构。我觉得现在如果哪个无人驾驶公司对基础架构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就已经掉出第一梯队了。那么我们需要哪些基础架构呢?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下面根据各个模块的内容,逐个分析下有哪些应用场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系统。

存储

首先我们看下存储,在自动驾驶中如何应用,有哪些应用场景?

  • 文件系统

  • 数据库

  • 数据 meta

自动驾驶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之所以有这么多数据是因为无人车配置了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 等。每秒钟会生产大量的数据,30分钟的数据量就有几百 G,如果是一天的时间一辆车可能就产生几T的数据。由于数据量太大,我们有3种处理方式,第一种,缓存最近2分钟的数据,其他的数据处理完之后丢弃,这也是无人车正常情况下的做法,但是这种场景只适合正常运行的无人车,如果我的需求是采集地图,或者收集训练数据,那么就不太合适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后面的2种方法就是考虑如何把数据保存下来。第二种,保存到硬盘,之后再回传到数据中心,这种方法是目前普遍的方法,由于磁盘读写速率要求太大,普通的机械硬盘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只能采用 SSD 硬盘,1T 的 SSD 硬盘1200多块钱,还是很烧钱的。最后一种就是通过网络传输,目前 4G 的网速肯定是支持不了这么大数据的,5G 目前看是有可能,但也禁不起这么大流量,合理的做法是小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大数据落盘,把车的位置信息通过网络实时回传到数据中心,实现所有无人车的管理,其他的信息落到硬盘,记录运行情况。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介绍了自动驾驶的数据生产场景,那么再接下来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存储,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分布式的文件系统, 大数据时代已经被广泛证明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容量可以水平扩展,而且可靠性高 这样每天产生的几十T的数据都可以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保存下来。

接下来就是数据库的要求,这里主要分析下自动驾驶场景和传统互联网的区别,分享的老师也提到了,互联网的数据生产方式是几亿用户,每人产生几条数据,合起来几个T,而无人车是一辆车,每天产生几T数据,这里的差别很大。互联网中针对几亿用户,一般是选择 key-value 结构的数据库,例如 HBase。但是如果把 HBase 照搬到自动驾驶的场景就很别扭,因为 HBase 的单条数据最好是 10M 以内,否则会影响读写性能。这时候有人说我们可以把数据做拆分,把几个 T 的数据,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或者时间做拆分,把地理位置信息或者时间作为 key,当时的数据作为 value,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数据很小,拆分成很多 key-value 的小数据了。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下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互联网场景下是拿用户的 ID 作为 key,如果同时频繁的命中相邻的 ID,被称为单点问题,即容量上不去,每次访问都到一台机器上面去了。而按照地理位置或者时间的方式刚好又导致了这个问题,因为数据读取的时候就是按照地理位置顺序读取的,每次都命中到一台机器,导致整个系统的容量上不去。如果我们把 key 做哈希散列,把地理位置信息打散,这样容量是提高上去了。而这恰恰又和我们的应用场景有冲突,我们需要的不是高并发读取,即同时几十万的并发,而是一个用户连续读取大量数据,这样反而是单台读取的性能最高,因为会对数据做预取。所以我一度怀疑,自动驾驶的大数据需求都是伪需求,虽然说数据几 T 几 T 的,但是根本不是大数据,就是数据量大而已,根本不需要数据库,只需要文件系统就可以了。如果需要管理结构化的数据,还不如用数据库存储文件路径,而文件本身放到文件系统中。

所以以后自动驾驶的公司再提到大数据,别以为有多了不起,就是一个人虚胖了而已。但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就是数据 meta,为什么需要数据 meta 呢? 数据 meta 是详细的记录了数据信息的数据,比如采集的时间,地点,天气,采集的人,当时的情况等信息,对数据做分类管理。 类似你到了一个图书馆,图书馆的书都是按照类目分门别类,然后你找书的时候直接按照索引来找就行了,试想一下,如果你去了一个图书馆,没有分类,书是按照出版时间来放置的,那么让你找一本烹饪类的但是不知道出版时间的书,试问你如何找到呢?由于自动驾驶的数据极其不具备可视化,就是一大堆二进制文件,没有什么可视化的信息。而且自动驾驶的场景多样,路况,时间,天气都不一样,数据量巨大,版本更新快。如果不分门别类,做好信息的 meta,那么后面假如你需要找所有下雨天的数据来进行测试,你如何去找呢?还得每个包确认下是否下雨?另一种应用场景就是测试数据的管理,每天测试的大量数据,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接管的,这在后面回归测试和仿真中很关键,如果没有这些 meta 信息,假如我需要查找所有红绿灯引起的问题,来回归测试,我怎么怎么去查找呢?数据 meta 对自动驾驶的数据管理尤为关键,甚至目前我觉得自动驾驶只需要数据 meta 和文件系统就可以了。

当然有一个 HBase 的 Committer 加入了小马,我觉得 HBase 可能主要应用在他们的打车服务上,比如 routing 路线的记录,车和用户的信息管理等。可以看得出来小马对基础建设这块还是很重视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提出更多更好的基础建设。

▌计算

有了数据之后,需要计算才能得到结果,这就要用到计算平台。 计算可以分为2块,一块是离线计算,一块是在线计算。 离线计算就是数据的处理,这一块应该是可以完全借鉴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因为无人车收集的数据需要分类,清洗,以及一些处理。一部分的应用场景是高精度地图的制作,需要把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离线计算生成高精度地图;另一部分的应用场景是离线计算好一些数据给到在线,利用空间换时间。比如 planning 模块 reference line 的生成;routing 线路事先计算保存;感知的 ROI 区域;定位的点云数据处理等。主要的需求是能够更快的处理数据,这一部分用 spark 就可以解决了。

在线计算主要是无人车的实时计算,感知车当前的环境,控制车辆前进。 这一部分目前主要是一些异构计算,通用的计算放在 CPU 上,神经网络的计算放在 GPU 上,控制部分有单独拿处理器做的,这一块可以参考下博世等厂家。目前看好的趋势是拿 FPGA 做一些定制的算法开发,好处是比纯软件快,而且灵活,并且 FPGA 可以和硬件传感器深度定制。比如4路 camera,之前遇到一个问题是关于4个 camera 如何保持同步,即每个摄像头拍照的时间戳如何同步,看起来很难处理,你怎么保证它们同时拍摄呢,其实摄像头有一个 trigger 功能,即每次拍照类似按下快门,如果每次拍照的时候同时按下4个摄像头的快门,这样就能保证摄像头的同步了,高级点的摄像头都带有这个功能,可以预见 FPGA 和硬件算法的融合,会在在线计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线计算还需要低时延,这一块在自动驾驶平台中再介绍,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自动驾驶平台?

基础服务

有了计算和存储,我们可以搭建基础的自动驾驶服务,但是如果要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还需要以下几个部分。

  • RPC

  • 消息队列

  • 配置中心

  • 容器

基本就是互联网服务的编排,部署和运维了。主要的应用场景比如打车服务,需要用到微服务架构,需要消息队列,需要配置中心,需要容器编排,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架构了,网上有大量资料,就不展开了。

下面我们主要讲下实时计算平台,也就是无人车的自动驾驶平台,听到小马说我们是自己研发的一套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我还是感到有点震惊的,后面仔细想想其实可以把问题转换一下,看起来也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当然如果要自研一套这样的系统,肯定是需要一个稳定成熟的团队。首先看下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自动驾驶平台呢?我们由自动驾驶需要哪些模块来进行展开。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下面我们看下各个模块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以激光雷达来举例子,激光雷达实时的拍摄了一帧数据,然后放到了系统内存,这时候感知和定位模块都需要处理激光雷达的数据,一个不好的方式的是把数据拷贝一份分别给感知和定位模块,因为大数据的拷贝很耗时间,影响系统性能。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以传递内存地址的方式把数据给感知和定位模块,减少内存的拷贝,分享的老师也强调了这点。接下来我们把刚才的过程抽象一下,即来了一份激光雷达的数据之后,系统分别调用定位和感知的函数,并且把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作为参数传递进去。接着我们把模块抽象一下,我们有3个模块,系统平台需要把 A 模块的数据传递给 B 和 C 模块,这样一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同时发送消息给多个模块的功能,即一个分布式的消息队列。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也就是说 自动驾驶平台实际上实现2个功能就可以了,一个是分布式消息队列,一个是各个模块的调度执行 所以我们把研发一个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转换为研发分布式消息队列和进程调度的问题了,这样看起来就简单了很多,因为都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回过头来看 Apollo 的 cyber 也就是实现了这2件事。最后还分享了一下研发效率提升的一些基础建设,包括代码管理,代码 review,内存泄露检测,代码扫描等,这些都代表了开发质量和生产力。

业务场景

上面主要是分享了一下基础的建设,那么如何和业务场景联系呢,我们接下来看目前的一些业务场景:

  • 打车服务  - 小马主打 L4 的自动驾驶,目前主要是运营打车业务,类似一个滴滴提供的服务。

  • 地图服务  - 主要是提供高精度地图服务。

  • 人机交互  - 主要是人和车如何交互,如何知道车当前的状态,所处的环境等。比如坐车的时候可以通过界面知道车当前的状态,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没有异常等。不仅仅应用在乘客,还可以应用在内部测试和研发。这一部分我觉得主要是夸平台,免得二次开发,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公司采用的都是 web 服务。

  • 车辆管理  - 类似现在的美团外卖,实时知道外卖员的位置和派单信息,用算法来动态调度,无人车还需要多一个功能就是实时监控无人车的健康状态,可以理解为监控满大街在跑的服务器?

  • 数据采集  - 主要是针对测试和采集地图的场景,需要一套全自动的采集流程,并提供可视化的交互,如果全部手工完成工作量太大了。

  • 测试平台  - 主要是针对无人车的各项测试,包括硬件和软件,这涉及到各个模块,我觉得主要是流程的维护和测试项的定义,保证质量。

  • 仿真平台 ,仿真是介绍的重点之一, 在版本发布之前,都需要在仿真平台测试 ,目前宣称的测试里程是 30W 公里,这一块肯定用到了分布式计算,否则没法实现。另外我觉得这个流程也挺有意义,在无人车路测之前进行仿真,可以减少故障,类似发布之前的集成测试。由于不需要真车,可以跑大量的测试,对工程化是很重要的一环。关于仿真还有另外的用途就是复现场景,比如一次撞车或者接管事故,现场不可能再去复现,成本太高,而通过仿真去模拟复现这些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另外一个应用是训练模型,对于需要大量数据的训练,仿真可以虚拟和合成大量的数据,提高效率。关于仿真可以参考。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总结

以上就是根据上次宣讲凭记忆整理出来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有错误或者疏漏的地方欢迎指正,另外也期待更多的关于基础架构的介绍和分享,后面会接着介绍硬件和感知的分享和体会。

嘉宾介绍

王方浩,前蚂蚁金服高级软件工程师。一直从事软件相关工作,是操作系统、大数据、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爱好者。

对作者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

——END——

文章推荐:

Pony.ai 的基础架构挑战与实践

高精地图和定位在自动驾驶的应用

关于 DataFun:

DataFun 定位于最实用的数据智能平台,主要形式为线下的深度沙龙、线上的内容整理。希望将工业界专家在各自场景下的实践经验,通过 DataFun 的平台传播和扩散,对即将或已经开始相关尝试的同学有启发和借鉴。

DataFun 的愿景是: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从业者和爱好者打造一个分享、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让数据科学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更好的传播和落地产生价值。

DataFun 成立至今,已经成功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数十场线下技术沙龙,有超过三百位的业内专家参与分享,聚集了数万大数据、算法相关领域从业者。

自动驾驶思考:基础架构篇

 点个「在看」,支持下! :point_down:

原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TMyOTI4Mw==&mid=2247492116&idx=1&sn=2b383a7303fb7becfa13cdd872c89b47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