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盘点中概股2014年十宗“最”:阿里巴巴最“大盘” 京东最“遭恨”

盘点中概股2014年十宗“最”:阿里巴巴最“大盘” 京东最“遭恨”

  中国概念股无疑是 2014 年海外市场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年初的微博,到阿里的盛宴,再到陌陌的收官,中企的疯狂赴美上市彻底点燃了市场,也将投资者的热情推至高潮。

  就中国概念股而言,2014 既是精彩的一年,也是失落的一年。精彩之处在于阿里巴巴的市值超纳指中概股总和,以及一众电商的崛起,失落之处在于除电商之外的次新股集体低迷,纷纷跑输大盘,加之私有化及浑水做空,令中概股晴空之下频现暗涌。

  最"大盘":阿里巴巴

  9 月 19 日,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交所,以当日 93.89 美元的收盘价来计算,阿里巴巴市值达到 2314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互联网公司。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阿里巴巴股价以 103.94 美元报收,按此计算,其市值高达 2612.03 亿美元,完全超越纳斯达克交易所中所有上市中概股总市值之和。

  虽然目前阿里巴巴的股价较前期 120 美元的高点位下跌了 13.38%,但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移动社交应用陌陌的上市,令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浮出水面,其股价后市仍以看涨为主。

  从其战略布局来看,近两年,阿里巴巴先后战略性设立、并购或入股微博、UCweb、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美团网、菜鸟网络、中信 21 世纪、天弘基金以及恒生电子等众多公司。分析来看,微博、UCweb 战略定位为移动流量共享,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美团网则是 020,弥补全线上的不足,菜鸟网络则是布局物流产业,天弘基金以及恒生电子更是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标的物。

  分析:移动流量共享、020、物流产业、数字娱乐以及互联网金融构建起了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金融领域,又与支付宝之间的合作相得益彰,因此对于阿里巴巴的定价,仍可看做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前期阶段。

  最"遭恨":京东

  一直以来,科技媒体圈都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京东的不受待见。而今年,京东更是把这种不受待见发挥到了极致,2014 年 1 月 30 日(农历除夕夜),京东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 IPO 招股书,引发了"骂声一片"。随后的一段时间,刘强东更是与奶茶妹妹大秀恩爱,令无数"宅男"伤透了心。

  而对于缘何在大年三十提交招股书,一位二级市场投资基金的合伙人透露,在两年的低潮期之后,去哪儿、58 同城、汽车之家的上市掀起短暂的中概股赴美上市潮,京东此时上市,正是为了抓住这股热潮的尾巴,同时也给自己赢得未来发展所需的资金。

  其实,刨去以上"拉仇恨"的环节,京东的 2014 年也是精彩纷呈。3 月 10 日,腾讯与京东联合宣布,腾讯入股京东 15%,成为其一个重要股东。双方资产将进行整合,腾讯支付 2.14 亿美元现金,并将 QQ 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腾讯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 QQ 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5 月 22 日,京东先于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首日收盘价 20.90 美元,市值达约 286 亿美元;年末最后一天,京东又与美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加强在智能家居及渠道拓展等领域的合作……

  分析:总所周知,京东需要先于阿里巴巴上市,才能把握住主动权,虽然目前京东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布局和转型尚未完成,与腾讯合作后,京东有了更多的筹码和想象空间。

  最"悲催":网秦

  业绩下滑,高层动荡——这就是网秦 2014 年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局面的写照。也许令网秦股价一再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浑水做空,但公司管理层未能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反驳浑水的指控是投资者对网秦失望的根本原因。截至 12 月 31 日收盘,网秦股价报收 3.91 美元,与 2014 年 1 月 2 日每股报收 16.06 美元相比,这只中概股的股价一年缩水了四分之一。

  2014 年,网秦本有充足的时间反击浑水,面对浑水对其风控措施、业绩造假的质疑,一份无懈可击的审计报告以及增长的业绩就是最好的武器。但网秦的 2013 年财务审计报告整整拖延了半年,网秦在公开信中承认,公司年报发布出现了"令人失望的问题"。

  一年之内,不只网秦创始人林宇,其原审计委员会主席韩颖、原首席财务官 KB Teo 也分别在 7 月和 8 月离职。公司还解聘了此前负责审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自证清白"如此乏力,高管又纷纷离职,网秦面对做空机构"节节败退"也就不足为奇。

  分析:从主营业务上看,经历浑水的轮番"攻击"后,网秦上市之初赖以生存的移动网络安全业务已经渐成鸡肋,反而是飞流游戏、国信灵通、音乐雷达、微乐壁纸四个分支业务后来居上。不过,虽然网秦仍拥有优质的资产,但不断出现的"低级失误"令这家公司短期难以恢复元气。

  最"牛气":中星微电子

  中星微电子,这家由多位硅谷归国博士 1999 年创立的公司于 2005 年 11 月登陆纳斯达克,随后半年,其股价一路飙涨,最高摸至 23.24 美元,但从 2006 年 5 月起,公司股价却遭遇反转,步入了长达 7 年多的熊市,甚至一度处在退市的边缘。

  而 2014 年,可谓是这家公司重新"闪亮登场"的一年。截至 12 月 31 日收盘,中星微电子股价报收 5.99 美元,与 2014 年 1 月 2 日每股报收 1.98 美元相比,年涨幅超过 201%。同时,其股价全年最高出现 2014 年 9 月,达 11.79 美元,涨幅超过 495%。

  究其原因,业绩回暖成为其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参考 11 月 11 日中星微电子发布的第三财季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财季实现营收 276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4.3%;实现净利润 350 万美元,同比增长 75.4%;前三财季营收同比增长 57.9%,净利润为 300 万美元。预计第四财季总净营收为 3000 万至 3200 万美元。

  同时,全球半导体技术运用在多领域的突破、安防领域新订单的不断增多,以及每年相关数额的政府研发补贴,也能为推动股价走高的主要原因。

  分析:虽然 2014 年公司利好频频,且业绩也取得了不错的提升,但公司业绩未来仍面临较大的挑战,诸如:SVAC 监控标准普及推进、政府安防支出不及预期、其他厂商大力投入安防领域导致市场份额缩水等等。

  最"消沉":久邦数码

  与中星微电子的"闪亮登场"相比,久邦数码则在动荡中走过了 2014 年。2013 年 11 月 22 日,久邦数码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以 13.35 美元报收,随后股价开始飙涨,2014 年 3 月 4 日,最高摸至 33.87 美元。但从 2014 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受业绩下滑等因素影响,股价一路走低,截至 12 月 31 日,久邦数码股价以 4.99 元报收,相较于 2014 年 1 月 2 日的收盘价 22.24 美元相比,全年股价下跌 77.56%。

  其实"业绩下滑,高层动荡",除了适用于前面提到的网秦,同样也适用于久邦数码。据久邦数码 10 月 25 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为 9730 万元,同比增长 7.3%;净利润为 440 万元,同比下滑 84%。而从 2014 年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下滑开始,久邦数码就开始面对投资者的质疑,甚至有律师征集投资者,计划发起针对公司财务的调查。

  此外,在三季报公布的前一周,久邦数码联合创始人、总裁张向东宣布离职,同时久邦数码开始对旗下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 3G 门户网进行裁员,计划减少 100 个岗位,占总员工数的 12%。而在 2014 年 8 月,首席财务官李劲就已宣布辞职。

  分析:随着久邦移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出现,传统门户内容分流严重,久邦数码急需解决用户入口问题。但目前国内桌面应用也还停留在让手机"美化"的初级阶段,基本没有人愿意为桌面付费,因此也导致久邦数码出现转型压力。

  最“坑爹”:聚美优品

  2010 年,陈欧“为自己代言”创办聚美优品,短短 4 年就登上美股的舞台。在 2014 年 8 月 18 日聚美股价触及 39.45 美元的高点,当大家都在误以为资本市场是个看脸的时代时,同年 12 月 11 日,聚美股价触及 12.87 美元低谷,昔日风光荡然无存。市值从最高点 55 亿美元直降 19 亿美元,缩水 60%。

  这期间聚美深陷售假风波,在砍掉“临时工”的售假第三方商户同时,12 月 13 日至 12 月 16 日美五家律师事务所又对聚美提起诉讼,直指聚美潜在财务作假问题。诉讼指出,聚美优品擅自改变营收模式,将“电商平台服务模式”转向“自营商品销售模式”将使未来业绩潜在巨大风险,违背了上市时向投资人的承诺。

  而销声匿迹近半年的创始人陈欧也终于在临近年底现身,重申聚美上市后的转型之路。在其长文发布后,聚美意外收盘止跌,终于在岁末挽住了下行颓势,这也被网友戏称为一条微博拯救了聚美 10 亿元市值

  分析:铁打还需自身硬,砍掉“临时工”第三方商户,从平台模式转向自营是需要一定的门槛,单从定价方面,既要迎合团购起家时的用户,又不能扰乱中高端品牌的价格体系。这种转型势必潜在业绩风险,聚美的表现也足以说明了问题,毕竟资本市场不是看脸的地方。

  最"抢镜":唯品会

  唯品会,这一当初因流血上市,半年股价飙涨数倍而被业界喻为"妖股",凭借早期被人嗤之以鼻的清理库存"下水道"形式,唯品会在资本市场一路狂飙,赶超百度、奇虎 360 等巨头冲进国内互联网公司百亿美元市值队列。

  2014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已经连续八个季度持续盈利,毛利润、净利润、运营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均达到同比增长超过三位数。移动端订单量占比攀升至 57%,超过第二季度的 46%。 今年 10 月,移动端销售占比更是攀升至 65%。而活跃用户数达到 950 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36.8% 。

  对于唯品会接下来的发展,杨东皓表示,市场潜力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唯品会还将专注与自身的特卖模式。就下一步发展杨东皓的三个计划:第一,有意自建物流;第二,申请支付牌照;杨透露已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所布局,并已拿到部分地区的小额贷款牌照。第三是发力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电商行业背后的数据规律。

  分析:唯品会 2014 年在资本市场上如何妖艳已众所周知。但骨头里总还带点刺,细观唯品会几个季度的财报。第三季度,唯品会的运营成本同比增长 147.7%,高于 130% 的营收增长,这意味着过去的唯品会第三季度运营效率在降低。而第三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 136.8%,订单同比增长 117.6%,对比 147.7% 运营成本的增速,说明了唯品会在拉动新用户增长上成本也有所增加。

  最"善变":盛大游戏

  今年 11 月 26 日,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将所持有的 18.2% 盛大游戏股份全数售出,正式宣告脱离盛大游戏。这是盛大游戏更换 CEO 张向东后的又一重磅决定。盛大游戏曾经是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公司于 2009 年 9 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13 年,盛大游戏营收 43.45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 15.88 亿元人民币。今年 1 月下旬,盛大游戏收到私有化要约,价格约 19 亿美元。

  从盛大互动完全出售所持盛大游戏股份,到陈天桥辞去盛大游戏所有职务,这个曾凭借游戏打造出一个帝国的国王仿佛对网络游戏失去了兴趣。而其互联网娱乐帝国的造城运动,也随着最近"腾讯收购盛大文学"的报道而走向瓦解。目前,盛大网络在官网上简介已更改为"来自互联网文化领域的全球领先的投资控股集团"。

  无可否认,"不卖"盛大游戏已不在,旧日的盛大也正在远离。"买买买"将是陈天桥的下一步行动,新的一年且看其在资本市场上如何讲出新故事。

  分析:网游股在美国估值不高以及国内端游的不景气或是盛大游戏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更加事与愿违的是盛大文学面临被收购;在视频方面,重金收购的酷 6 网也被 SkyProfit 以白菜价拿走。娱乐与文学业务纷纷折戟导致盛大的出逃至投资领域。

  最"幸运":迅雷

  2014 年 8 月 15 日这一天,"老兵"迅雷终于圆了其多年来的上市夙愿。回顾当年,迅雷赴美 IPO 之路走得异常艰难。2011 年因遭遇版权纠纷与中概股的寒冬,IPO 夭折在怀中。而后几年间多次传出迅雷筹备 IPO 的消息,但最终都未能如愿。

  版权纠纷的问题绊倒了多少拟上市公司。数据显示,自 2011-2014 年一季度,迅雷共牵涉版权问题的诉讼案件 366 起。为了此次上市,迅雷不得不对旗下存在版权隐患的产品进行了一轮大清洗,才与美国影协冰释前嫌。而除了版权之争,快播的轰然倒下以及 2014 净网行动的深入进行,"第二个快播"的梦魇就紧紧缠绕着拟上市的迅雷,随即迅雷关停了主力业务的云播功能,此举损害了大批付费用户,导致大量会员和广告投放的流失。截至 2014 年 3 月 31 日,艾瑞数据显示,迅雷云加速的月活跃用户已达 1.42 亿,2014 年第一季度会员费已占到迅雷营收的 60.3%,可想而知,砍断核心业务后的迅雷犹如自废武功后的路人。雪上加霜的是,12 月初又有媒体曝光因涉及色情内容,迅雷的弹窗服务被有关部门关停,因此股价也进一步迈向深渊。

  寒掺上市,以及上市后的不断失血,迅雷在 2014 年上市的中概股里算是表现最差之一了。站在资本运作的角度,此次上市并不"成功"。但全局观之,迅雷一旦再错过这次窗口期,很难说未来还有没有 IPO 的机会。这也或许是迅雷不幸中的万幸了。

  分析:"盗版红利"的消失,加之在视频业务上发力不足,自制剧落后于优酷、乐视等视频网站,让其竞争力下降。上述两个重要资源被砍断也导致其广告投放量一落千丈。虽然上市前傍上了小米,奈何从最初的硬件领域插入到如今小米邀请陈彤加入后的版权战略,期间都未有迅雷真正的身影出现,更甚的是小米还以 3 亿元入股了视频网站爱奇艺,这真的叫迅雷情何以堪!

  最"任性":携程网

  2014 年,OTA 原本"三国杀"的对阵已不再,"春秋争霸"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携程、艺去哪儿、同程、途牛、艺龙间的撕逼大战不断上演,就连阿里也推出"去啊"来搅局。而"价格战"的拼杀就再也不属于 BAT 巨头的专属词了。

  有钱又能任性的巨头或许非属携程网不可。12 月 4 日,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兼 CEO 梁建章高调声称"携程在在线旅游市场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 ",并宣布将出资 10 亿元打价格战。

  为什么这么任性呢?对此,梁建章表示,在前三季度携程是盈利的,第四季度将进行大规模促销,预留了市场营销费用(包括双 12 促销),因此预测可能面临大规模亏损,但从市场份额来看,投入也会有好的回报,亏损是值得的,今后一两年携程也会以市场规模为主要考虑方向。

  分析:OTA 从门票战、休闲游、境外游、再到酒店业务,重心的覆盖与转移不仅消耗了时间,也流逝了大量真金白银,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至今无盈利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归根到底,OTA 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是导致了烧钱凶猛的原因之一。而"个性"不成熟的 OTA 在 2015 年或会继续"任性"以价格战对峙,用资本的力量把对手玩死。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