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马云的钱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马云的钱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平均每月公布 2.5 起投资、为每起投资平均付出 2.8 亿美元、总金额超过 70.6 亿美元——在 2014 年的前 9 个月里,阿里巴巴不仅是一家等待赴美上市的电商巨头,还成为了一个凶猛而胃口极大的投资者。

  为了垫高自身的估值,也为了今后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除了与电商行业紧密相关的零售、物流和金融,阿里巴巴也慷慨地将大笔投资砸向了社交、旅行、文化传媒乃至足球等自己甚少涉足、却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抓住用户的领域。

  而这些获得投资的公司所能看到的,是带着阿里色彩的好几张面孔:以战略投资为主的阿里集团投资部、更像 VC 机构的阿里资本、上市前被剥离的蚂蚁金服,或者干脆是马云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立的某支投资基金。

  《好奇心日报》根据数个渠道的公开信息统计,目前阿里巴巴公布的在海内外投资或收购项目已有 87 个;在最昂贵的高德地图收购一案中,阿里共付出了 16.84 亿美元,购入这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全部股权;仅在 2014 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前的 9 个月内,整个阿里集团及其关联机构砸出了超过 70 亿美元用于投资并购,其中投资金额超过 1 亿元人民币的就有 14 个项目。

  在 2005 年 8 月以 10 亿美元收购雅虎中国前,阿里巴巴没有对外进行过任何投资。当年创造中国对美投资金额之最的,是联想集团以 17.5 亿美元收购 IBM 个人电脑业务。而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2005 年美国对华实际投资总额为 30.6 亿美元,其中一半的钱给了传统制造行业。

  但在十年后,热钱正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美国对华实际投资为 26.7 亿美元;而中国内地对美非金融类项目直接投资就已经达到了 52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私营企业。

  阿里资本负责人张鸿平曾对外称阿里的投资理念是:“对于一部分公司,阿里会采取控股的方式;另一部分则是采取少数股权投资。阿里是一个从打造生态圈做平台的公司起家的,所以强调在生态圈里的布局和大家共赢。”

  是否共赢姑且不论,但从目前实际投资和整合的成果来看,除了在自己所长的电商、营销及互联网服务领域能够很好整合外来者之外,阿里几乎还没有在其他任何一个大肆投资的领域中,体现有帮助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向上发展的能力。

  而阿里巴巴也早已不是一个身段灵活的创业公司:在华尔街投资者的压力下,它最为赚钱的主业不断膨胀,却也逐渐失去了对于创新领域的敏感性。而每当它面对新的热点,想迅速发展出一个独立的新业务时,所要面对的往往是那些姿态更为灵活的“破坏性创新者”。保证战胜后者的方法并不多,而最快(也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拿钱去投资,或是干脆直接收购最成功的那一个。

  阿里巴巴的钱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 2013 年之前,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是围绕着三大主营业务(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生长起来的“电商生态圈”内公司,以小规模的早期投资为主。走向 IPO 的韩都衣舍和茵曼、替品牌打理旗舰店的宝尊、已经在跨境 B2B 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达通,都属于这一领域的投资案例。

  这一领域对于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垂直电商、品牌代理还是物流企业,都能被快速整合进阿里的产业链中,帮助自家产品成长。

  另一个专注点是互联网基础建设。在分析阿里的投资案例时可以发现,2012 年前数个曾经引发行业轰动的项目,都来自于更为基础的互联网服务领域,如数据分析、网站解决方案及营销产品等,这些业务大多被整合到了现在的阿里云及阿里妈妈事业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2013 年阿里的投资策略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它对于各类可以搬上移动平台的入口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从而催生了从浏览器(UC、搜狗)、社交(新浪微博、陌陌、Tango)到 O2O(快的打车)的一系列投资尝试。而当阿里开始试图将自己的云服务与手机建立联系,推出自己定制的操作系统后,硬件也就成了阿里信心不太足、却不得不尝试的领域之一。

  娱乐是另一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能牢牢抓住消费者的领域。此前,我们已经将这几年集中了阿里巴巴近 200 亿元投资的文化传媒领域专门拿出来讲了一次:阿里巴巴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娱乐行业最活跃的市场参与者,不过,它还没有能够与这 200 亿元相匹配的话语权。

  此外,以蚂蚁金服为中心的金融业、扶持阿里旅行的旅游业、以及亟待开拓的医疗市场,是阿里在 2014 年及以后业已确定的三大投资方向。

  阿里勾画了什么样的投资蓝图

  通过上述投资案例可以看到,阿里巴巴首先利用自身在电子商务应链上下游多年以来的经验和资源,以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布局为核心,看投资或收购对象的用户能否转化成电商用户;

  其次,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产业,与现有产品线整合,补齐短板,尤其是 O2O 以及移动社交为重点,缩小与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差距;

  最后,围绕用户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战略投资,即使无法与现有业务紧密衔接,理论上也可获取更为丰富的用户数据,或是为未来开拓新领域做好准备。

  2012 年,天猫和淘宝平台创造了超过 1 万亿元的交易总额。也就是在那一年,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首次提出,未来的阿里应当是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协同平台”。这使得阿里从电商的定义中跳出来,升级为可孵化多种业务的“生态系统”。

马云的钱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到了 2014 年,阿里甚至已经可以用一个复杂的星系图,来描述这个生态系统中形形色色的物种、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阿里对于大部分投资项目的期待,也正是将他们都放到这个星系中,共同参与运转。

  共生共赢,归根到底还是为了通过更多样的形式,将更多的产品推送到消费者的面前,并让他心甘情愿地将钱掏出来买东西。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浪微博。2013 年,阿里仅以 5.86 亿美元就换回了新浪微博 18% 的股份,并表示希望帮助新浪微博在 3 年内获得约 3.8 亿美元的收入。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当时双方提出的数个合作原因,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两家公司是如何从这样的投资案中共同获得消费者、以及他们口袋中的钱:

  账户互通。打通新浪微博、淘宝和支付宝业已有所重叠的账户体系。微博用户在看到商品推荐后,直接点击链接就可以一站式进入淘宝和天猫选购商品,而后通过支付宝完成支付,再将购物心得与推荐分享到微博,实现社交与购物行为的整合;

  完整数据。新浪微博了解用户的好友、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而淘宝和天猫则了解用户的购物、送货与支付数据。这两方面数据合并后,微博与阿里将掌握一个近实名制用户的详尽信息,从而可以提供精准化的广告与服务;

  精准广告。阿里在淘宝天猫的运营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强的数据分析技术。两大平台合作之后,微博用户所能看到的相关广告与推荐将会变多,新浪微博也将得到更多的广告收入;

  社交营销。微博与阿里合作后,阿里的数百万淘宝小卖家和数万家天猫卖家将逐渐入驻微博,通过社交平台与粉丝(消费者或潜在客户)进行互动与营销;

  上市溢价。公布这笔投资时,不管是新浪微博还是阿里巴巴,都处于上市前的关键时期,这样的交易对于拉动市值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而阿里巴巴在所持股权解禁后,也可以在中概股上涨势头良好时随时套利。

  阿里的投资效果如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有统计显示,经历横向合并后能产生协同效应的公司,不超过 30%。这样的情况同样体现在疯狂尝试进入新领域的阿里巴巴身上。

  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虾米音乐 CEO 王小玮就曾表示,阿里巴巴选择投资对象时有一个“自主生存能力”的优先考虑项。这项标准的内涵是:作为阿里投资的标的公司,即便公司未能整合入集团中,也能独立健康地发展。

  2013 年,虾米被阿里巴巴以 2000 万美元收购,它之后的运气还不错:当年上线淘宝式“虾米音乐人”平台,独立音乐人和小型场频公司将获得更多利益分成;2014 年 6、7 月,又接连拿下《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版权和《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筹备权。到了 2015 年,阿里巴巴还将虾米与更早前收购的天天动听的资源加以整合,在集团内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音乐事业部。

  像高德、UC、新浪微博等体量远大于虾米的品牌,要想保持相对独立运营、又能够从阿里的生态体系中获利,最好的办法依然是交出用户数据、并转型成看上去不太像阿里的精准营销平台。

  2015 年 4 月 29 日,囊括了高德、UC、九游、PP 助手等多个品牌的阿里移动事业群宣布,已经完成了对旗下业务的整合。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表示,过去一年阿里移动事业群旗下的业务都没有增加任何的电商属性,而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更加专注,比如高德地图就在功能上大幅弱化了商业化 O2O,转而强化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务。

  对于阿里来说,这样“放手发展”的后果是,一些看上去能通过投资并购解决的问题,进度依然缓慢:薄弱的社交领域远远无法与微信抗衡;多个移动入口还没能形成阿里的品牌效应;甚至连早在 2007 年就被纳入考虑的本地生活服务,都已经被大众点评后来居上了。

  但在近期的各类活动上,阿里员工所讲的已经完全是另一套故事了:任何品牌、任何平台,只要能与阿里的数据分析平台相连,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