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农村淘宝”2.0版:从小店主单打独斗变团队战

  本报通讯员唐志立;本报记者鲍亚飞文/图

  当阿里巴巴把第一根和淘宝有关的枝条嫁接到桐庐的时候,注定会引发一场奇妙的变化。

  去年 10 月 15 日,阿里巴巴和桐庐正式签署“农村发展战略落地桐庐试点项目”,阿里巴巴有了第一个“农村淘宝”试点,也正式把网购目光瞄向极有潜力的广袤农村。

  7 个月后,农村淘宝却已经开始一次大变革:10 个村庄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开店法——“农村淘宝”变成了“村淘合伙人”,原先的一个店主变成了多个“掌柜”,兼职经营变成了全职培育……

  从小店主单打独斗

  到“村淘合伙人”

  去年 10 月,全国首个农村淘宝运营中心和首家村级服务站落户桐庐,简称“农村淘宝”。当时,桐庐选取了第一批 10 个村作为试点中的试点。这个“试点”和普通意义上的网店有相同又有不同,简单说就是“五个一”: 一个村庄中心点、一条专用网线、一台电脑、一个超大屏幕、一帮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

  农村淘宝的店主表面看是一个,但村里的所有村民都是商品的采集、提供方。

  那时候,“农村淘宝”启动资金均由淘宝公司投入,技术人员由淘宝指派,一个村庄只要委托某个人进行信息管理即可。

  “信息管理人一般都是村里小店的店主,店主边卖自家商品边帮有需要的村民网购。”桐庐县政府办副主任王红春说,这种方式利用了村中心的人气,但同时也有缺陷。“小店店主自己有主业,照顾‘农村淘宝’的精力就不够,经营潜力得不到完全发挥;另外一方面这些农村淘宝也客观上排斥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电商。”他说,农村淘宝是先确定地点然后选择管理人,地点又限制了管理人的人选。

  一个新的变化应运而生:村淘合伙人。

  “先考察人,然后由他们来决定网店的地点。”王红春说,合格的人选必须是年轻的本地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相关经验、能扎根农村。“年轻才有创意,有经验才能做大业务,文化程度又决定了他的接受程度,而只有本地人能听懂方言,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除了上面几点,还特地强调经营者必须有3~5 人合伙,形成团队,一方面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也便于他们有更多精力去主动“出击”,而不是干等顾客上门。

  每件包裹补贴 1.5 元

  打通县村“二级物流”

  昨天下午,“村淘合伙人”在桐庐麻蓬村首发。“比想象中顺利,六七个小时内营业额超过了 3 万元。”第一天就有这样的业绩,让陈群很高兴。

  她和自己的弟弟、弟媳三人通过层层选拔终于成为第一批 10 家“村淘”之一。“店铺还是以前的系统,平台没变,但管理却完全不一样了。”她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销售。“我们商量好了,平时村里谁家要建新房、装修、办喜事,要主动上门服务,帮他们采购物资;谁家的草莓成熟、鱼塘抓鱼,也要提前帮他们把信息放到网上。”

  陈群虽然是店主,但她并不能收到一分营业款,她们只能拿到由淘宝方面提供的“佣金”——她们得到是营业额5%~8% 的佣金。

  “现在大部分商品的佣金都是5%,一段时间后会调到8%,这样就能保证合伙人 5000 元/月/人的收入。”王红春说,目前的测算结果是,网店购物量只占村民总购物款的 10%,几乎没有“本地货外卖”单,所以店主月收入约为 1670 元。通过合伙人模式运转后,预计年底前能达成 50% 的购物量覆盖。

  一个瓶颈环节不得不提:物流。

  具体操办“村淘”事宜的桐庐团县委副书记邵翰云说,一件商品在城市流通容易,集中送达县城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从县城分送到各村的成本十分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一级快递商负责把商品送到桐庐县城运营中心,当地邮政负责二级快递,把商品送达至各个村淘。”他说,为了解决这个关键的二级物流,当地政府会对每一件快递补贴 1.5 元。

  6 月底前

  桐庐要开出 102 个“村淘”

  确定新的“村淘合伙人”模式后,接下来就是布点实现无缝覆盖。在这一点上,阿里已经有了完整方案。

  “‘农村淘宝’是 1.0 版,‘村淘合伙人’项目是升级后的 2.0 的运营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项目的浙江区域负责人倪利民说,此前桐庐已经完成 108 个农村淘宝布点,一方面是这些已有网点的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是后续网点的合理分布。

  他介绍说,从今年 3 月份开始探索“村淘”新模式后,已经陆续实现了 10 个村淘的良性运营,今年 6 月底前桐庐的所有网店将达到 200 个,其中至少会有 102 个实现 2.0 版。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