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老员工起底:顺丰嘿客为什么不成功

老员工起底:顺丰嘿客为什么不成功

  文/互联网爆料(微信号:hbaoliao)

  作为国内快递行业标杆的顺丰速运,不仅在快递时效上代表着“中国速度”,其在行业思维上的乐于超前及创新,更是深受业界人士的关注和揣测。重击邮政,下乡辟点、豪气批量购买全货机、时效快件超时退运费……顺丰每每的大举动,都能起到让业界同行或突破或效仿、重新审视自身格局的重大影响。

  但在去年 5 月,行业老大的顺丰给我们带来的却不再是惊喜了——铺天网般地建立嘿客门店、全面抢滩 02O 的这个大布局,虽然在业界一如既往地炸开了锅,但跟以往的津津乐道不同,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出了对嘿客的担忧。而这个担忧在一年过后的今时今日、在王卫针对 2014 年顺丰一系列举措的沉重反思的话语中更是得到了印证——“2014 年是顺丰成立 20 多年以来创新变革最多的一年,虽然创新很多,但是在我看来,差不多有一半是不成功的。”

  嘿客,就是顺丰去年最大的不成功。

  专业人才缺乏,部门之间沟通无能

  2014 年 5 月 18 日9:58am,全国 518 家嘿客店同时开业的盛事占据了当天所有互联网行业的头条,顺丰携着与“黑客”同名的“嘿客”,就这么入侵了电商界。

  嘿客是顺丰 O2O 的敲门砖,也是低利润的快递行业不得已为之的跨界探索。可是对于这么一条要摸着石头过河血淋淋的路,顺丰竟然不做足准备地赤脚上阵了。

  XX 经理的亲戚担任店长;入职 10 天旷工 6 天的神员工等;商业部、速运部两大经理之间沟通困难等等,这些都是在嘿客发生过的事。

  先说人员招聘,虽然内推什么的各大企业都有,但是作为顺丰耗费巨资的新项目,在员工上不是应该下足功夫吗?嘿客归属顺丰商业部门,按理说其招聘的员工应是在营销、市场方面经验的为主,但是嘿客的老员工透露因为嘿客首轮扩张范围太大,人员需求也太多,担心完成不了招聘任务的 HR 们顺眼不顺眼的都逮着揽进来了。

  就这么入职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程度当然跌破眼镜的低:新入职员工招呼也不打直接旷工 6 天;嘿客营业员监守自盗商业收入,一个月后才发现;营业员上班时间里忘情玩店内 ipad,叫同事帮忙招呼顾客;理解接受能力过低,简简单单的邮件任务都屡错屡犯……

  HR 们到底是缺到什么程度才能招进这么多不靠谱的员工呢?原来已经缺到就连一贯是公司内部晋升的高管层都要外招。

  而嘿客高管层的外招就直接导致了嘿客门店与顺丰点部之间的沟通无能。因为嘿客店的建立主旨之一就是要解决物流上“最后一公里”这个难题,所以嘿客门店不仅要在推广门店产品上下功夫,还要再快递业务上不拖后腿。但是外招的高管新官三把火,全心全力在抓着商业销售,那还管你速运业务达不达标,即便有这个心,可是不懂速运方面标准也是没办法出这个力。只是这样就苦了顺丰的点部主管——每个嘿客店的速运指标完成率直接影响所在辖区的点部指标。这样一来,被嘿客拖了后腿扣奖金的点部主管和高层们当然不开心了。店长天天被约谈、没有快递员愿意配送“嘿客区”、嘿客物资缺乏,上级点部不紧急应援这些事就经常在上演。

  如此基石不牢固、专业人才不足直接导致这个不被看好的嘿客项目愈发岌岌可危。曾经在内部,嘿客还大肆嚷嚷过要单独成立子公司,包括收派员也不跟顺丰速运签合同,看如今这声势是要偃旗息鼓了。

  产品佣金太少,入不敷出

  根据老员工的透露,也就几家在江浙沪地区的嘿客门店有盈利能力之外,绝大部分的嘿客都是赔本状态。并且门店收入的主要来源 70% 以上都来自快递部分,产品销售上的盈利真真是少得可怜。

  以四川M店为例,此门店总面积约 60 平方米,店内有 8 名全职工作人员,店长 1 名外,2 名内勤和 5 名送货员,社区活动日时还会加派 1 至 2 名兼职人员。而全国的嘿客平均面积皆为 30 到 60 平方米,工作人员最少为 5 人。包括租金、人力、装修等第方面,一间在市中心的嘿客门店一年投入大概是 100 万元,如此表明月销售额要超过 9 万元,日均销售要达到 3000 元,才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但是进口食品、冷链生鲜、母婴方面的高端产品佣金也才约 20%,而话费、电费、火车机票这类的便民服务佣金更低,在5% 之下。而在嘿客刚成立的5—7 月份时,区部下达的各门店月收入指标也才是 2 万即可,就连这么低的营收标准都还有很多门店不能完成。嘿客如此大的收入缺口,即便升级成“顺丰家”,至少在两年内也将处于烧钱亏损的状态。

  不宣传不推广,产品只能内部购买

  顺丰的低调是业界闻名的,想一睹王卫俊容都难,找遍了百度来来去去就重复的那么几张。而跨入销售行业的嘿客,竟然也袭承了顺丰这个“坏习惯”——不做广告、没有宣发。在这么一个硬广软广都能莫名其妙火起来的互联网时代,嘿客这么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急需商业推广的项目竟然什么动作都没有。哦,顺丰官微和顺丰公众号上有发过嘿客的小广告?那也真是“高调”。

  可是结果却是悲伤的:不论城市大小,不论白天黑夜,嘿客店都门庭冷清。就连随机问的朋友或路人,答案也无一例外的是——听说嘿客,没进去过,不懂卖啥。

  嘿客做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美梦,但却弄错了时代。

  嘿客门店选址基本都是围绕高档小区,意在上层人士不仅购买力较强也比较能接受新型的购物模式。初衷是好的,只是要想实现愿望就真是见鬼了。上层人士谁不忙啊,从早到晚基本就没几个小时沾屋,下班了谁不赶着回家享受天伦啊!就算是可以旷班的 CEO、无所事事的小三那也娇贵得很,拿着 Ipad 买买买都足不出户的好吗。

  嘿客臆想中的主力军客户沦没了,那些匆匆忙忙的路人就更没几个进店了。 所以说白了嘿客就是有 4000 万顺丰客户的潜在资源,在嘿客店 O2O 闭环的网购模式下客户就图个放心。但是再说白一点,嘿客就是一个“淘宝实体店”,但是嘿客的优势淘宝都有,淘宝的优势嘿客却都!没!有!

  那嘿客门店的业绩和销量怎么来呢?那就是业内老招了——自行解决。除了员工们自己发动朋友圈的人买买买之外,有头脑的店长们还把主意打到了员工福利上。

  顺丰快递员夏季每个月有 100 元的补贴,50 是现金另外 50 则是点部自行购买等值商品。有了嘿客店之后,店长就会让快递员们在嘿客的线上购买等值产品,这不就一下能有业绩了嘛。还有说个绝的,有店长直接跟隶属点部主管沟通成功,点部每个月都要在嘿客店消费 1000 元。看吧,如此情深意重之举简直让听者落泪。

  总结:

  一周年的嘿客,没想到就要脱掉嘿客的帽子、回归顺丰来过它的周年庆。

  嘿客作为顺丰试水 O2O 电商的产品,这一年下来亏损的业绩确实是没有给我们任何惊讶。何况顺丰商业事业群 CMO 王平都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嘿客已经非常成功的完成社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服务”。

  看吧,嘿客就是一个赔钱卖东西的仓库。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