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30岁的我,还能加入创业团队么?

30岁的我,还能加入创业团队么?

  文/童虎

  今天有一条坏消息。一位我们非常期望能加入西瓜团队的朋友来信,婉拒了我们的邀请,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

  “创业成功的还是少数,年轻闯失败了也没事,但是给我的容错空间太少,我冒得的风险较大。我个人现在的情况比较倾向稳定,所以没法帮你们了,抱歉。”

  在这里先为这位朋友找一下其他机会,8 年以上的开发经验,精通各种后端和 IOS 前端技术,有互联网公司产品主程经验,人非常靠谱性格也好,目前住在世纪大道附近。有兴趣的互联网或金融企业可以单独问我们索取联系方式,税后低于 25k/m的勿扰。

  最近看到了不少类似的案例。三十而立,本该是职业生涯大展全脚的时候,但现今帝都魔都高昂的生活成本实在让人亚历山大。这个年龄没结婚的面对着婚姻的压力,房子这项头等大事就已经让人喘不过气;即使有房有车有老婆,房贷、油费、奶粉钱等等纷至沓来……于是,下面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在鼓足干劲向前冲、上面四十岁的主管尚在当年,三十岁的男人们就在这夹板之中谨小慎微、苟延残喘,试图在年复一年的机械式工作中寻找任何一点向上的空间。什么?创业?万一失败了呢?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吧。

  加入西瓜理财的团队前,我刚刚买好房付了首付,和妻子今年的婚礼正在筹备之中。两件大事基本吃空此前的所有积蓄,还好现在团队拿到融资,每个月给自己发的工资=还银行的贷款+日均 30 元的基本生活开支。物质生活上,无疑是下降了不少。但是精神上却很充实,现在基本可以做到每周以饱满的状态工作 60 小时以上,并且随着团队、产品的持续成长,不断地产生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原来自己在老公司的职业路径有一些瓶颈,即使跳槽去其他公司,这个瓶颈可能依然存在。但在创业之后,团队内没有瓶颈不说,即使不怕万一就怕一万的失败了,或许这个职业瓶颈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

  所以,30 岁开始创业或许并非意味着风险,一万失败了,肯定是一次对自己和职业的突破;万一成功了,就是对收入和人生的突破了。

  但有三件事,必须要先想清楚。

  第一,是否能平衡好创业后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辞职创业,每月有收入吗?收入多少?够还房贷吗?能补贴多少家用?……这些问题会是最先摆在 30 岁以上创业者面前的问题。所以,要么你特别有钱,不怕一年以上不断赤字的生活;要么你的 idea 能很快见钱,来支撑你的生活不被创业的压力冲垮;还有种就是很快能拿到投资,给自己开具适当的工资,帮助生活的正常运转。

  此外,获得家人的支持非常、非常重要。创业初期可以适当对父母隐瞒一些,因为长辈们往往不太能理解创业是怎么回事。但一定要如实告诉你的另一半,倾听并尊重她/他的意见。

  第二,是要做首创、合伙人,还是核心员工?

  首创,就是项目的第一发起人,往往也是团队的核心、公司的 CEO、最大股东。职责越大、责任越大,承受的压力也是最大的。如果团队中的其他人遇到问题可以回避、可以绕过、可以寻求团队帮助,而创始人却几乎退无可退、只能硬着头皮上。万一公司的资金流断裂,创始人也应该是第一个牺牲收入,全力挽救团队的角色。如果有家要养,不建议大家直接挑战首创。

  合伙人,是项目在某特定工作范围的第一责任人。比如技术合伙人,简单来说就是负责所有技术工作、搞定一切技术问题。在工作态度上同样应该在团队内起到表率作用,必要时也与创始人一起面对困难、承受风险。

  核心员工,工作职责上与换家公司工作无异,但区别在于巨大的成长性。举个例子,一个 30 岁不到的技术牛人,在传统行业很难直接成为技术总监,但是在创业团队,是很有机会成为技术管理者乃至 CTO 的。此外,现在的创业团队,比如西瓜理财十分愿意给出 20% 的薪水溢价来挖人,如果加入一个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收入往往是不降反增的。当然,期权的价值见仁见智,至少西瓜理财从不会以期权为理由要求新加入的伙伴降低薪水要求。

  第三,是否愿意牺牲大量的个人时间投入半工作状态?

  不管是创业团队中的何种角色,有一个基本要求是必须跟得上团队成长的速度。创业团队往往成长很快,工作时间因为节奏很快一般都是饱和的。要学习和成长,只能使用大量的个人时间。技术上有新技术要学习、营销上有新渠道要开发、产品上有新理念要感受……这些都要消耗大量的个人时间、投入“半工作状态”。30 岁,往往在各自领域都有一些积累,但反过来说也不像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挥洒。因此这种“半工作状态”和快速学习的要求,其实也是不小的挑战。

  总之,现在的创业和从前那种愣头青式砸锅卖铁的创业不一样了,虽然成功概率依然万中无一,但个人的成长确是实实在在的。

  之前见了一个投资人说,年后的这个三月又有数以千计的创业团队冒出来,就好像现在每个券商门市部前都是排队开户的散户们。一边在感叹创业氛围大大优化的同时,另一边,也感到深深的危机感,以此去驱动自己和团队努力做得更好。这个月产品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欢迎各种批评、吐槽、鼓励和赞扬。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