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别怀疑,换了位置就该换你的脑袋

别怀疑,换了位置就该换你的脑袋

  无论你创业多久,有过几次经验,最让你困扰的事情之一,就是关于人的管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又莫过于跟「游戏规则」有关的事。这意思是说,当你的团队成员犯错,你到底应该按游戏规则来惩罚?还是应该参考人情网开一面?往往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完全照游戏规则来玩,不带任何感情,当然是很公平,犯错就该被惩罚,理应毫无异议,却容易流于过度冷酷无情的面向,让士气大受打击;然而凭着一己之私、感情或交情而网开一面,又会让游戏规则显得毫无威信力,容易造成规矩被架空,失去制定的意义。

  三国时代,曹操与袁绍打官渡之战,就有很鲜明的对比桉例。

  袁绍的谋士田丰,在大战开打之前,极力劝阻袁绍不应启动这场战争,必败无疑。然而袁绍听不进去,按军队规矩安了一个「扰乱军心、败坏士气」的罪名,把田丰关了起来,说是等他打凯旋归国再来处置。

  后来,袁绍果然打了败仗,监牢里的狱卒们纷纷向田丰恭喜说:「主公在前线果然吃了败仗,这样他就会发现你说的是对的,回来应该会网开一面放你出来。」

  此时只见田丰一脸颓丧,愁云惨雾的说:「要真是打赢就好了,那他一高兴说不定还真放我出来;现在他打败仗,面子更挂不住,肯定要杀了我,我命休矣。」果然,待袁绍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牢里宣读田丰的「犯罪事实」,认为就是他在战前打击士气而导致失败,接着快刀斩乱麻杀了田丰。

  于此同时,我们来看看曹操做了什么,主要有两件事可以作为对比。

  第一,就是着名的「关羽千里走单骑」,民间比较耳熟能详的故事叫「过五关,斩六将」。

  这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话说曹操在徐州一战,大胜军事实力薄弱的刘备,于是刘备使出一贯的逃跑战略,不仅抛妻弃子,投靠了实力强大的袁绍,还让兄弟们都失散。就是在这时候,曹操「捡」到了关羽。

  曹操对关羽一身武勇忠义非常欣赏,因此关羽在作客期间,天天请他吃饭、喝酒、送黄金,千方百计想把关羽留在身边为他效力。然而关羽始终没有动心,还拖人告诉曹操,刘备终究是他大哥,生不能同时,死必要同日,因此等他打听到刘备的下落,就要离开曹营。不过,他不是一位忘恩负义之人,所以他会报答了曹操的恩情后,才会离开。

  后来,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出勐将颜良当先锋队,曹操阵营倍感棘手,这时关羽自告奋勇说愿意为曹操解决问题。关羽果然非常人,一身本领万夫莫敌,甫上阵,立马就斩了颜良的头,威震四方,算是报答了曹操的恩情。回来之后,就写了封信,同时将金银珠宝原封不动的还给曹操,带着嫂子离开曹营投奔刘备。

  然而,曹营的将士们为此莫不群情激愤,认为关羽这样根本就是「军前叛逃」,理应抓回处斩,因为此时的刘备正在袁绍阵营里作客,而袁绍在这时候是不折不扣的大敌,怎么能够让关羽这种勐将投奔敌营?曹操对此却默默的挥挥手,说了一句「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轻放了关羽。

  第二件事,就在曹操于官渡之战大胜袁绍之后,从众多战利品里发现了一大包书信,这些书信是谁写的呢?曹操阵营的人。为什么会有曹操阵营的人写信给袁绍?因为官渡之战开打之前,曹军不过 2 万多人,而袁绍却有 10 万大军,因此曹操阵营的某些人感到相当害怕、绝望、沮丧,担忧打败仗之后可能小命不保,或是根本没有地方可去。

  于是,写信之目的,就是跟袁绍说,如果曹操输了,他们必然会投降,但希望能在袁绍阵营卡个位置,期望得到善意的对待。

  当底下的人找来了这些信件,就建议曹操,应该把信件一封封打开,一一比对字迹与落款,严格查办是谁在战前「通敌」,因为这是曹营的内奸,应当揪出来绳之以法。但曹操却挥挥手,说:「官渡之战前,袁绍实力的确比我强大,我自己都没把握打赢了,更何况他们?不必苛责。」

  于是,曹操命人把所有书信,直接用火烧了,既往不咎。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曹操最终灭了袁绍,统一北方,而袁绍败北,从此退出三国的竞技舞台。然而单就官渡之战发生的这些小故事,却可以看到两人处理事情上有相当鲜明的对比。

  固然田丰说的是对的,不过「扰乱军心、败坏士气」也的确是事实,因此袁绍不按情理而按律法的方式砍了他;而曹操阵营,关羽叛逃、底下的人私通敌营,曹操却没按照游戏规则杀了这些人,反倒是轻放了他们。照理说,身为一国之主,本应强力维护法纪才对,怎么曹操带头违法,却打败了袁绍,而袁绍守法,却满盘皆输?看起来似乎「人治」比「法治」更有优势?真是如此?

  唐朝时有一本<晋书>,乃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房玄龄、褚遂良等 21 人负责监修,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着作,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花了 2 年时间修订完成的。其中里面的「刑法志」有提到一句话:「君臣之分,各有所司。法欲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事有时宜,故人主权断」

  按当时人的观念认为,「人治」与「法治」并不是二元论,不是採用了A就不能用B,而是一种「比例」与「层次」问题。

  第一层次叫「主者守文」,意思是基层人员必须严格守法,不能有个人的情感偏见。像是关羽叛逃事件,作为那五关的六将,本来就应该查察关羽有没有通行证,如果没有而他要硬闯,你就应该杀了他,这是基层人员应该遵守的规范。

  第二层次叫「大臣释滞」,意思是当基层人员碰到一些疑难杂症时,就应该交给中高阶主管去判定。这些主管们应当找大家开会,来决定这些特殊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处理依据,未必是依照法律,也可能是依照古书经典,也可能是以前的惯例,也可能是依照风俗民情、天理良心,最终作出裁断。

  第三层次则称为「人主权断」,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就是说,如果一个问题经过上述两道关卡都还难以作出判定,不是法律或任何参考依据可解决的,那就由最高领导者来权衡利弊得失,做出最后的判断。这个判断未必合法,未必合理,但就是综合权断下的结果。因此,在这个层次下的权断结果,不应作为通例应用,只能依照个桉视之。

  也正因如此,<晋书>才会告诉你「君臣之分,各有所司」,不同位置的人,本来就该有不同的思维逻辑与决断模式,并不适合用同一套游戏规则串到底,也不该用同一套游戏规则去要求不同阶层的人,如此才能兼顾「法治」与「人治」的优缺点,不会因死守规矩不懂变通、难近人情,也不会因开方便之门而失去管理规矩。诚如我经常说,管理人的事往往複杂,难以用黑与白、是与非就能衡量所有问题。只是每个阶层都有每个阶层应该掌握的要点,不在其位,就不能谋其政,这是基本应该有的管理思维。

  概念上大致可以说,第一层次主「法」,第二层次主「理」,第三层次主「情」。在多数情况下,「法」就是大家普遍应该遵守的共识,而少数情况下才是由众人依照共识决「理」,而极为特殊的情况才应该让领导者以「情」来决断。

  电影<寒战>,饰演警政高层的主管李文彬有一段经典台词:「我服务了香港警队 30 年,认识不少人,也得罪不少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不管是明是暗,第一步学会它,不过好多人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死了,知道为何?自以为是。第二步,就是在这个游戏里面把线头找出来,学会如何不去犯规,懂得如何线上球里面玩,这样才能勉强保持性命。」

  这其实就是很典型的描述,告诉你基层人员应该先弄清游戏规则,接着才能按照不同阶层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不同情况下有最佳的适应方式。

  总而言之,换了位置,本来就该换脑袋。遇到棘手的事,身为领导者的你,就得用「智慧」来权断,而非死抱着规矩不放;反过来说,如果你是团队中的基层人员,就先别老是想着要破坏规矩做事,纵然你有理,却也不算是你的权限,应该谨守本份,做好该做的任务。

  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制度才不会乱了套,也才能兼顾许多不同的状况。这是身为领导者与团队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心态与思维。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