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租车市场该怎样打破魔咒迎接下一个风口?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的越发紧密,很多线下的产业已经走到了线上,在租车行业,一些网络租车平台将线下的租车信息进行线上的整合,再通过网页或者手机的客户端提供给消费者或者司机,这实际上起到了一种连接作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租车环境下,许多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干扰着资本市场,可谓是搅乱了一池春水。

租车市场怎么分?

租车行业按租车时长划分可分为短租和长租两大块,短租是指租期低于90天的业务,超过90天的则划分为长租市场。中国短租市场的增速比全行业的增速快。按照车辆来源来分可分为平台自提供和私家车导入两种类型。

从市场上现有的企业来看,市场上目前占有的具有典型性的企业:神州租车,全部使用自有的租赁车辆,为客户提供短租、长租及融资租赁等汽车租赁服务,以及全国救援、异地还车等完善的配套服务。一嗨租车,主要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综合租车服务,公司提供短租、国际租车、以及个性化定制等综合租车服务。宝驾租车,是一个私家车分享平台,宝驾租车应用在驾客和私家车车主之间搭建了一个在线的通过地理位置就近找车、分享车辆座驾的平台,应用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即时地连接了有租车出行需求的驾客以及附近分享的座驾及其车主。

这些典型的平台型租车企业分割着市场份额,在租车行业默默耕耘,但是面对整个租车行业,一些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大问题,随着各种汽车类融资消息的放出,一些出行租车类企业只能望而却步,眼睁睁地盯着一块块肥肉进入别人的口中,那么面对市场他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行动了?

有数据显示,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租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目前汽车租赁行业在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中还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与补充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汽车租赁业的融资功能、渠道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都还远未发挥出来。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按收益计算,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总体规模由2008年的约人民币90亿元增至2014年的约人民币4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

据亿欧网初步统计,从事汽车租赁服务的企业超过10000家,不过,平均车队规模还较小。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需求还不旺盛;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维持较高的租赁价格,而价格是左右中国汽车租赁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阻止了市场扩张,使得企业无法通过滚动发展提高车辆更新能力与规模扩展能力。

此外,在汽车租赁行业还面临着一些无法避免的 问题

权益保障信任问题

在这种服务中涉及到多方法律关系,汽车租赁企业为网络租车平台提供汽车和司机信息,直接进行交易的是司机和消费者,网络租车平台仅作为信息媒介存在,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着一种风险,所涉及的多方法律关系缺乏有效的监管,各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租主可能会遭到信息泄露,车主可能遭受车辆丢失被盗等风险。还有就是在发生意外时对车险的处理还不太健全,车辆在租出前存在一些安全保障无法预知,而且目前在大众间的信任度还没有打通。

汽车供应问题

随着租车市场的扩大,汽车来源问题逐渐出现问题,一些企业汽车的来源成了一定的问题,企业规模难以扩大,面临着瓶颈期的压力,或者来源于不可信的渠道,保证不了汽车的品质和服务。

特许经营模式未全面展开

退一步言之,已初步具备规模经营的大中型汽车租赁公司频频出现,而遍布全国的租赁服务网络还处于摸索阶段,而特许经营这一国际汽车租赁服务业广为开展的经营模式也未能在国内全面铺开,这些都制约了国内大中型汽车租赁公司的规模发展,加之在管理、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差距,市场的分散,使之难于与国际同行相竞争。

所以面对当前汽车租赁行业的现状,一些企业应该意识到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加速对现状的改变,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据亿欧网分析,未来几年本土汽车租赁业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 注意

第一,细分服务市场,做好服务工作。经过初期行业发展和摸索阶段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租车市场必将呈现出服务为王的竞争形态。目前消费心理不断成熟,导致价格上的趋于稳定和平衡,企业若想赢得市场,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反之,作为车辆的实际使用者,消费者群体认定的就是服务,服务好才能获得好的口碑。

第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行业发展,必须实现上下游的资源共享和互动。跨行业的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要形成引发旅游、保险、汽车租赁等上下游相关产业联动增长的遐想空间,打通产业链,实现产业间的对接,减少后顾之忧,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第三:努力拓宽汽车租赁业的融资渠道,引入多元化社会资金进入汽车租赁行业。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将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积累的信用资料整合利用,建立起相互公开、透明、协调的信息系统。

第四,建立并完善汽车融资租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应针对现行交通管理和机动车管理法律和法规,采用灵活的融资租赁汽车产权处理方式等。

本文作者杨雅茹,亿欧网专栏作者;微信:15175209392(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原文  http://www.iyiou.com/p/26491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