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绿能宝母公司巨亏16亿,“光伏电站+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否持续?

近日,绿能宝母公司 SPI 发布其 2015年 度财报,财报显示:2015 财年SPI 营收 1.9 亿美元(约 12.44 亿人民币)。但 2015 财年SPI 净亏损达 1.85 亿美元(约 12.11 亿人民币),创历年亏损新高。截至 2015年12月 底,累积亏损为 2.461 亿美元(约 16.1 亿人民币)

绿能宝的模式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基于待建太阳能发电项目中的太阳能发电板,并将其委托绿能宝出租给太阳能发电企业,从而获得稳定租金收益。实质是通过的证券化的形式向散户募集资金,来解决电站开发的资金。

左手通过金融产品从 C 端融资,右手连接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农村鱼塘等可以安置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或个人,降低接入安装光伏设备进行发电、卖电的门槛。这个过程中绿能宝提供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内的资金流动和设备铺设。

目前产品包括供应链融资(金桔系列)、建设期融资(美桔系列)、项目融资(美橙系列)及建后转让融资(美柚系列)等各阶段的融资需求。上线之初,SPI 网站上推出了两款绿能宝在售项目,分别是售价 1000 元 / 片、年化收益率 10%的美桔系列 1号和售价 2500 元 / 片、年化收益率 9%的美橙系列 1号。

SPI(全称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股份公司)前身于 2005年 成立于美国,2007年 在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上市,2011年 被中国光伏巨头赛维 LDK 收购,赛维 LDK 董事长彭小峰随即执掌 SPI。

在行业上下游,SPI 均有所布局。上游生产方面已经收购了一些光伏生产企业,帮其输出过剩产能;下游则扶持企业、个人建立光伏电站,把 “屋顶资源” 充分利用。

尽管背景光鲜,但 SPI 财报却指出了其自身的危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全球光伏市场持续低迷、金融危机、监管和业务环境变化,可能会阻碍 SPI 正在开展的经营活动,可能导致 SPI 无法持续经营。

在一年多之前,绿能宝曾一度颇为风光。2015年1月,SPI 高调在媒体面前亮相,介绍其互联网金融产品——绿能宝,也展示了其强大的参股企业和股东阵容,如国资委直属的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股东还包括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巨人投资董事长史玉柱、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动向集团董事长陈义红、联合金融集团主席蔡朝晖等。钢琴家郎朗则担任其形象代言人,广告铺天盖地。

一些业内人士和分析师也表示看好,他们称,中国光伏产业重心正由上游制造业向中下游光伏电站项目过渡,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更为市场追捧。电站开发的资本门槛是发展光伏发电的一大障碍,SPI 将光伏电站和互联网金融的理念很好,可部分解决电站融资难题。这些人士同时指出,新生的光伏电商未来仍面临市场认同、监管风险等诸多考验。

眼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摆脱巨亏。

一方面,大举收购代价高昂,另一方面,一位同行告诉 36 氪,亏损还可能因为营销推广上花费太多。财报显示:2015年SPI 通过 Solarbao 平台向个人投资者筹集资金达 1.456 亿美元。其中,1150 万美元是 SPI 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优惠券。截至 2015年12月31日,Solarbao 实收个人融资金额 1.298 亿美元(约 8.5 亿人民币),其中 110 万美元为 Solabao 佣金。这表明,所筹资金中有近 10%被作为优惠券的成本花了出去。 

并且,财报提到郎朗代言 Solarbao 品牌,委托其经纪人黄征代持股 338679 普通股,若按转板 18.9 美元每股计算,相当于 640 万美元(约合 4191 万人民币),也显示了绿能宝营销成本之高,这还没有把绿能宝去年大举投放线上线下广告所烧掉的钱纳入统计,这一块应不会低于优惠券和代言人的成本。

绿能宝目前似乎还没有陷入兑付危机,财报称,截止到 2015年12月31日,通过 Solarbao 兑现个人投资者达 1920 万美元,并已全部兑付,其 APP 也显示,截止 2016年4月20日,全部融租项目都如约兑付。

光伏发电也许是未来的一个美好愿景,但实现的过程颇为不易,对于绿能宝的后续动向,我们会持续观察。

原文  http://36kr.com/p/5047266.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