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帝都煎饺传奇:一对夫妇与2000名学生开了个神奇饺子摊,营业额翻

 把刚煎好的 20 多盒饺子放到电动车后座保温箱,他们便出发直奔对外经贸大学(以下简称“贸大”)某女生宿舍楼下。停车、掏出手机、发送暗号,一群学生穿着睡衣就冲下楼来,不需要多余的介绍和挑选,几分钟过去,躺在箱子里的煎饺就被抢光。

帝都煎饺传奇:一对夫妇与2000名学生开了个神奇饺子摊,营业额翻

  合上箱子,骑上电动车开往住处,煎饺子、打包、放进保温箱,再回到贸大宿舍楼下。一天下来,煎饺夫妇要这样来回打 7 次游击,直到深夜 12 点,接下来,才到了他们正式的出摊时间。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驾轻就熟,一切都那么默契。

  你很难定义这个移动的煎饺是什么角色,路边摊?或者外卖?似乎都不太准确,但它不仅能让人凌晨为了吃上一口而排大队,甚至还成为了贸大校园文化代际传承的一部分。

  由于一些不可抗因素,这对夫妇出摊的时间就从之前的晚上 9 点延长到了 12 点之后,而 5 点到 12 点这段时间,他们只能徘徊在宿舍楼下,但这因此也让他们的客群更加受限:从过去的一大半学生变成了现在的全部都是。贸大的学生也因此变成了养活他们全家的铁饭碗。

  客群的极度垂直和细分好也不好,一旦基因不匹配,反而意味着风险更大。不过,对于煎饺夫妇来说,这反倒成了他们存续下去的理由,算是一笔歪打正着的收获。

  🍶

  很多人买,但不全是为了好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煎饺的味道实在算不上惊艳,甚至只能用一般来形容。

  由于住的地方很小无法操作,煎饺夫妇只好在五环外租了个平房雇人包。上午,包饺工会把一天需要的饺子全部包好,下午,煎饺夫妇拿回住处开始煮,煮完之后是煎,煎完后再送到学校。跟市面上现包现煮、追求口感极致的饺子比,他们没有任何优势,每一个环节时间轴的拉长,都足以成为口感损失的理由。

  传说中的网红煎饺长这样

帝都煎饺传奇:一对夫妇与2000名学生开了个神奇饺子摊,营业额翻

  所以与其说以过硬的产品吸引客人并形成口碑传播,用户的深度运营放在他们身上更合适——知道对方是谁、了解他们的喜好、以及愿意主动做出改变,不过当事人可完全不懂这些。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用户”、不知道何为“深度运营”,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主观意识,在这对夫妇身上都是缺失的。

  他们只是个十一年前从山东跑来北京打工,没什么文化的老实人。

  🍪

  学生要的,我全部给

  学生希望“随时买到”,所以有了千人煎饺群

  没有哪一群人比学生更懒了,校园氛围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共同特征。屁股坐到宿舍床上的瞬间,下楼打水买饭这种事在他们眼里都会变成比登天还难,这意味着“扑空”会变得更恐怖—— 2300 多人的庞大煎饺群便也是在此时出现( 贸大的学生总数为 20000 人左右)。

  “学生拉我们进来无非是图个方便,他们经常会找不到我,反反复复的,有这个群就不至于白跑一趟了。”老板娘说。所以快送达时,她先是会在群里说声:“煎饺外卖将在 5:20 左右送到 xx 楼西南门,欢迎同学们选购,谢谢!”;

  到宿舍楼下时,她会说:“煎饺外卖刚到, xx 楼下西南门,欢迎同学们选购,谢谢!”;

  离开时,她也不忘记告诉学生一句:“ xx 楼西南门煎饺外卖刚走。”

  随时随地汇报行踪,是暗号,也是他们的习惯。

帝都煎饺传奇:一对夫妇与2000名学生开了个神奇饺子摊,营业额翻

  既然 500 人的煎饺群已经没福分进,那就先混入小群(点击查看大图)

  其实仔细想想,简单的复制粘贴跟外卖平台或者淘宝京东上的物流追踪功能相差无异。向顾客开放产品的流向信息,除了能让产品得到最大程度保障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消除这份不安全感,在看不见的旅途中给予顾客最大的精神安慰。对于 10 块钱一份、总共 15 个、连配送费也不收的煎饺,这无疑是一种增值服务,一种信任感的叠加和累积。

  实时的告知同时也能够保证煎饺更快卖出,这跟当事人盈利多少甚至能不能盈利都直接相关。毕竟,拖延一分钟,对于这个以“脆度”为衡量标准的煎饺来说都只能是下跌。

  除了能随时买到煎饺之外,煎饺群之所以活跃的根本还在于它的帮带功能,出售吃剩一半的蛋糕、四六级复习资料或者热水壶等等,这些利益点的牵绊都是它看起来更像是社群的理由,也是它最初的形态。

  奇奇怪怪的需求造就了活跃氛围

  很多东西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但就是这么做了。用老板娘的话说那就是:“只要学生有需要(我都会尽量满足)。”因为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经营的,是一群人,是一群独在异乡、无等级之分、非常固定以及比任何人更需要情感认同的学生,这跟白领还不一样。

  也正是如此,这群人的传播力和从众心理也比他人更强,获得他们认可,无疑是获得更多突破的可能。

  学生希望“在哪都能吃”,所以饺子就变成了零食

  不管在宿舍、在路上还是在教室,他们都希望能随时吃到心爱的煎饺,所以煎饺夫妇就特意把饺子装进巴掌大的一次性纸盒,独立醋包和辣油包搁在一侧,再竖两根竹签。它们个头不大,一口一个刚刚好,完完全全打破传统正餐饺子的概念,充当了零食的角色。

  学生希望多晚都能吃,所以营业时间会随时拉长

  大大小小的考试只要出现,复习到半夜自然就成了常事。肚子饿的咕咕叫的学生们希望能在这时吃上热腾腾的饺子,所以煎饺夫妇就会把原本营业时间从凌晨两三点延长至五六点,包饺工也会提前几个小时开工,只为准备一整晚足够的饺子。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旺季莫过于期中和期末,每到这时,排队的人会从马路拐角处排到学校里面来。

  学生希望食物也可以有趣,所以名字也由他们定

  在这群荷尔蒙旺盛的学生眼里,一切东西都必须新鲜有趣,他们觉得“手工煎饺”的名字有点无聊,这甚至会影响煎饺外卖的受欢迎程度。所以把主意透露给煎饺夫妇后的第二天,名字就换了......并且还在原来的提议中加上了根据地“ x 门”二字。可以感受下“ x 门网红煎饺”这名字,有没有一番五道口枣糕和鲍师傅的潜质?

  类似的网红气质是学生们喜欢的,那就改

  猪肉大葱、猪肉白菜、韭菜鸡蛋和荤素搭配是这家煎饺的全部菜单,他们从没考虑过定期换新,更没考虑过什么时令所导致食物口感的变化以及成本问题,一年到头只卖 4 种。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为这帮学生从没说过什么,他们固定的吃着自己爱吃的那一口,煎饺夫妇也默默的一天天兜售着自己的手艺。他们没有很多经营者身上所谓的聪明才智,但他们知道,要把最好的给对方应该不会错。

  相比两年前来贸大一天只卖 80 块钱那会儿,煎饺夫妇每天的营业额已经翻了 30 倍,他们的“主动”不在于一分钟十万个点子往外冒,而是愿意尊重对方,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作出及时反应。

  这对夫妇跟 2000 名学生一起开了家煎饺摊,只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