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蚂蚁入局公共交通,不是再掀一场移动支付大战

本文转自商业与生活(id:),转载请注明来源

蚂蚁入局公共交通,不是再掀一场移动支付大战

商业与生活|xiaopeizhu8

文|朱晓培

马云现身上海地铁,马化腾乘坐合肥公交。2017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巨头的掌门人纷纷出现在普通百姓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上。

他们在为自己的业务代言。

这背后,是阿里的蚂蚁、腾讯的微信、还有银联的云闪付,正在接入全国的公交地铁,掀起一场新的大竞赛。

仅蚂蚁一家,就宣布接入了数十个城市的公交地铁系统。打开支付宝“付钱-乘车码”页面,可以发现,已经有超过30个城市在支付宝内上线了电子公交卡功能,支持用户刷码上车。

其中,杭州从12月27日开始,所有地铁站点都将支持刷支付宝进站。而广州公交也表示自己的4000多辆公交车正式开始支持扫支付宝乘车,上海地铁2018年年初也会支持刷手机二维码码进站。

看起来,这和打车支付、共享单车扫码一样,又是一次对支付场景的争夺。

相比于打车和单车,公交地铁的体量要更为巨大。据行业估算,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公共交通一周的体量就超过一个双11的支付总量。

但蚂蚁金服城市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刘晓捷说,蚂蚁布局公共交通领域,看重的不只是移动支付本身。

蚂蚁入局公共交通,不是再掀一场移动支付大战

看似非常简单的线下支付,背后其实需要强大的技术和成本的支撑。

公共交通这个板块,蚂蚁足足准备了两年多。“我们失败过很多次,直到今年才终于把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问题解决。”刘晓捷说。

2015年,蚂蚁就开始在浙江台州尝试做基于手机NFC模式(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可读取银行卡)的试验,到了2016年,这个模式宣告失败。

实际上,包括华为等手机厂商、交通银行等发卡方都在尝试NFC模式,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在于速度。

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徐表示,普通的智能卡交易需要约1分钟的时间,而对于站点集中上下车的公共交通来说,根本不可能给乘客这么多支付的时间。而交通部规定,公交智能卡的刷卡速度要保证在300毫秒以内,因此公交卡都是离线交易。这也是为什么公交卡不能实名的原因。

而以往人们便利店使用的二维码,蚂蚁称之为单离线二维码。手机端打开付款码,是离线的,保证没有网络情况下依然能刷。但商户那一侧是在线的,它要和收银系统认证扣费。由于公共交通的网络环境信号很难保证,因此也会出现支付卡壳,影响客流上下的情况。

单离线二维码也满足不了能在300毫秒以内完成支付。蚂蚁就在想有没有可能在机具这一端也做成离线的,变成手机端和刷卡终端都是离线的,从而保证300毫秒。

“直到我们发明双离线技术,问题才得以真正解决。”刘晓捷说,现在即使没有网络,用户也可以在0.3秒之内完成刷码上车,速度和实体交通卡一样,等到有网络环境后,系统会自动进行结算。2016年杭州G20会议期间,蚂蚁与杭州公交试点了两条线路。

双离线技术,让支付宝面临一个风险,坏账,用户可能之后会不付车费。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和和芝麻信用、蚂蚁安全风控系统结合起来,一旦双离线之后,某种角度先上车后买票,先过闸后付费。

“这是我们阿里、蚂蚁十几年来沉淀的能力。”刘晓捷从能力的角度认为阿里具有双离线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安全、信用等六大能力,通过这样的能力和公共交通行业所结合,从而形成面向公交地铁行业新的解决方案。

但双离线技术还只是第一步,因为背后还要涉及大量的线下设备改造,这需要巨额的投入。

“这个事情是大家共同推动的。”刘晓捷说。据了解,部分城市的设备改造,是由国资直接拨款来进行设备改造,向社会开放。而杭州的改造则有社会参与,蚂蚁金服也参与了一部分投入。在其他的一些地方,也有可能大部分由蚂蚁来承担。

“其实已经是多元化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是依靠原来传统的政府投资,而是社会协同一起参与进来。互联网时代会更加开放包容。我们看到现在管理部门,公共交通等部门也是越来越开放。”刘晓捷说。

蚂蚁入局公共交通,不是再掀一场移动支付大战

“很多人问我们,蚂蚁金服为什么要进入公共交通领域?当时的初心非常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服务好现在国内接近6个多亿用户,以互联网的科技创新助力城市交通治理。”刘晓捷说。

但是,“我们以前听到最多的,是支付宝进入公共交通板块之后,在破坏原有的行业利益。”刘晓捷说,“我们经常会问,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定位在哪里。”从2016年开始,蚂蚁和支付宝重新思考,采用开放战略,把自己定位在能力层,提供行业的解决方案,解决行业痛点。

一开始,蚂蚁和杭州公交、广州地铁沟通时,对方提得痛点非常清晰,那就是:现金。

以当时的广州地铁为例,每天要处理的现金总量数以千万计,大量人力都用在了在清点硬币上。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向蚂蚁提出来能不能减少零钱,现金的占比。

显然,移动支付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杭州公交集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吴存钱表示,杭州公交以往每天收到约170万零钱,约占公交票款金额的48%,约20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清点零钱。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的使用,目前零钱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

他还表示,2017年上了移动支付后,带来了客流的上升。按常规来说,因为10月份旅游旺季过后,客流会下降,11月份比10月份要少15%-20%客流,但今年几乎持平。“也就是说移动支付大概带来超过10%的增长,这就是移动支付带来的魅力。”

蚂蚁为公共交通公司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商业模式。统计显示,每天有2.4亿人次乘坐公交车,超过6千万人次乘坐地铁。然而,大部分公交、地铁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只有广告和交通费这两个途径,处于亏损状态,经常需靠财政补贴维持。

而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理念就是,人流多的地方容易变现。刘晓捷认为,公交、地铁互联网结合之后,可以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提升盈利能力。

现在,蚂蚁还在帮助公交、地铁布局“一公里生活圈”,和周边商户联动起来,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

蚂蚁入局公共交通,不是再掀一场移动支付大战

“必须要符合大势的发展。”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徐说,20年之前没有智能卡行业,是现金、票证。后来有了智能卡,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时代在变,用户在变,我们市民卡自己也必须要变。“三年前是被动的,今年我们是主动的,肯定往这个方向(移动互联网)做。”

徐晓从事智能卡行业14年左右,他以前最担心的就是损失用户,因此,虽然和支付宝谈了好几年,但直到2016年底才真正展开全面合作。

过去,智能卡这个行业大部分都是一个闭环,在自己的一个区域性里做。“但要做移动互联网一定要开放,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徐晓说。

三年前,杭州市民卡公司开始做虚拟化和移动互联网的探索,把线下很多功能服务都往线上搬,但成本巨大。

前十年,杭州市民卡单纯做线下时,公司只有200来号人。为了做移动互联网的探索,近三年又招了近200个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运营人员。“杭州市民卡在全国盈利能力是排名第一,我们还有盈利去消化成本。但做下来还是离支付宝APP的用户体验差距巨大,我们看到了这里面能力的缺失。”

2016年12月27号,蚂蚁金服发布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杭州市民卡公司本身也是在做一个闭环,支付宝也是在做闭环,双方合作的交集不是太多。”徐晓回忆,白皮书成为了一个奇迹,他从中看到的开放战略,让杭州市民卡和蚂蚁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从2017年1月份达成协议之后, 支付宝在基于离线二维码技术上,进一步设计了“电子公交卡”的方案,将传统公交卡虚拟化。徐晓表示,从5月23号上线“杭州通支付宝电子公交卡”,7月份就突破了100万张。截止12月20号,领卡数已经达到335.4万。换句话说,接入移动支付后,半年多时间干了过去2年多的活。

在电子公交卡的基础上,杭州市民卡公司又发型了电子社保卡, 6月15号上线到现在已经开了60万张。

徐晓说,杭州市民卡未来想做市民出行综合性信息服务。例如,电子市民卡可以作为医保卡、就诊卡,市民到医院里看病的时候,可以预先知道医院周边交通的情况,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峰时段和低峰时段,根据医院本身拥堵情况和交通情况给出出行建议。

“这需要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撑。这些能力说实话靠市民卡自身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方面我们希望得到蚂蚁金服,阿里云等的支撑。”

转型三年,徐晓感触深刻,“最大体会是,做的这些事情很有必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做这样的转型升级,市民就要用脚来投票,你这个事情肯定要做。”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