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天大地大,董姐最大

天大地大,董姐最大

董明珠的火热是因为《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篇名为《七问董明珠:银隆的问题出路在哪里?会不会成为她的下一站?》的采访文章。在整个问答中,董明珠回答了关于银隆和她人生下一站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背景是银隆前不久曝出的负面消息和今年五月有可能影响其未来走向的格力股东大会,这着实是挑起了好多人的好奇心。

在针对中国企业家记者的七个问题里,董明珠的回答四平八稳,从银隆的资金链、技术、股权回答得面面俱到,只是少了点最近几年一直示于人前的“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气势。但从最后一个问题:银隆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乐视?董明珠的回答“我只是一路拼杀”轻描淡写,笑傲江湖,这种举重若轻的自信,从她的骨子里毅然而出。

94年,全国空调大战,董明珠刚接过经营部部长的职位。以科龙为首的空调厂商,首先在报纸上刊登让利广告,将空调削价千元以上进行销售。董明珠亲自到商场调查后发现,科龙的让利并没有换来销量大涨,主要是天气原因导致的滞销。董明珠力排众议,坚持不讲价,这一决策反倒让市场觉得格力的空调质量有很大优势,进而格力从正面突围占据市场。

除了销售策略的成功,董明珠对格力内部经营流程的调整也为人所称道。比如,94年底查账发现诸多不明不白的债务,董明珠立下规矩:1.必须先交钱,后提货;2.欠账即停止供货。补足欠款后,直到新款到账才给空调;3.必须马上收回应收账款。规矩一出,格力内外立马炸了锅,业务员煽风,全国经销商跑到格力董事长朱江洪那里去状告董明珠:“有她没我!”董明珠嘴上被迫接受折中方案:先补齐欠款就发货。

97年,董明珠带领格力电器独创“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模式”,并在当年成立第一个销售公司,后来由于盗版问题,2001年董明珠又亲手砍掉。此后有一个北京区号的电话打到董明珠办公室,“我是中纪委的,我找董明珠”吓得她秘书手都发抖,结果董明珠来了句,

04年,即是格力空调的市场表现一路看多,但珠海市政府还是打着“为珠海引进第一家世界五百强”的旗号差点把它卖给了一家外国企业,董明珠号召全厂员工封锁大门,誓死抵抗,把状告到省里才解了危机。

而后10年间,又把格力电器年销售额从130亿做到了1400亿,一路杀进世界500强,才有了今天的格力。

所以,后来董明珠说什么都是可以原谅的了,毕竟人家当年的丰功伟绩全都摆在了那里。

媒体和各种活动组织方都喜欢把董明珠和雷军安排在一起,无非就是捆绑营销罢了。

这样子的现象主要就是来自于当年隔空论战和十亿赌约,在这个圈子里面,就算不知道雷军和董明珠,也应该知道这个赌约。关于这个赌约的最近发展,董明珠前段时间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今年小米上市,赌约就会兑现。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雷军和董明珠谁赔十亿,这顶多不过是网络看官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小米模式和格力模式谁才是未来制造业的代表。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以来,小米无疑是制造业窜得最快、走得最远的公司。从手机、充电宝,到智能手环甚至衣服,从电视,台灯,净水器甚至窗帘,鲜花,它的生态圈产品线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你,这些都是完完全全你所需要的极具性价比的物件。前几年在互联网圈子里面老有人诟病“还有什么是腾讯不做的吗?”现在时代变了,还应该加上一句改成

天大地大,董姐最大

而格力的成功则是在一个刚需点基础上,把产品做到极致,把销售做到极致,这也是为什么董明珠和朱江洪的搭配才使得格力从众多空调中突围,有了今天世界五百强。

雷军和董明珠,新旧时代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家代表,但身上呈现的是两个时代制造业明显差异。前者互联网时期的大佬,产品导向的痕迹异常明显;后者是消费需求增长时代大背景下的销售之王,一切路数都是以销售额为核心,你能轻易在网上找到关于董明珠谈销售的各种秘诀。

董明珠的时代,就是刚需不断满足的时代。想要在这个时代突围,只需要满足的是人们的根本刚需,一个企业是否盈利主要看的就是其销售额。所以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只需要在经营方式和销售策略上花下长足的功夫,就能够在这个时代的竞争上突围,至少能够不死。这是董明珠时代下制造业的明显烙印,也就是直到现在董明珠还会在谈到与赌约的时候一直强调“要看销售额”的根本原因。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从人们对于iPhone手机的期待就可以得出来,每年新iPhone问世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狂躁,这显然不是仅仅对于刚需的满足,而是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新造型,新屏幕,新的摄像头等等。个性化的需求成了新时代产品进入成熟市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小米生态链里产品上都能一一找到痕迹。同时现如今的企业创造利润的方式花样百出,已经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就像是

我们无法通过经验判断董明珠和雷军的赌约谁胜谁负,但通过现在的状况来看,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一定会是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段时间有人在文章里面提到,在汽车行业出现一种新气象: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新型车企出现后,传统汽车厂商诸如江淮、长安等呈现出一种“富士康化”的现象,沦为这些新时代车企的代工厂。

如果格力电器算是董明珠人生事业上的第一个孩子的话,那么从去年开始,格力电器独生子的命运就结束了,银隆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孩子。

银隆自从搭上了董明珠,首先就买买买,买下了其行业内技术最为领先的美国奥钛。然后又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在诸多省市为落地铺平道路,和各地方政府的签约仪式上只是股东身份的董明珠出现的次数不比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少。用魏银仓的话表述就是“董明珠的投资带给银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大地大,董姐最大

银隆买下美国奥钛以后,就成了钛酸锂电池行业里面的领头羊。有了电池再造汽车,银隆想要上演的是另一个“特斯拉”的故事。但是银隆的汽车从第一代出到第二代,经历的都是和格力手机一样的遭遇,市场表现告诉我们:格力手机和银隆汽车显然不是类似于苹果和特斯拉的故事。

以前董明珠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想要格力空调,先拿钱来”,用现在网络语言翻译就是“我,格力空调,打钱”,但是在手机和汽车行业的遭遇可能让她有点想不通:为什么雷军可以“我,小米,打钱,而‘那么好’的格力手机没人买?”

在回答中国企业家记者的提问里面,她把银隆的问题归结为:“缺乏企业文化,缺乏工匠精神”“技术不是问题,市场不是问题,企业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文化和心态的建设上”,这是典型的管理思维,这是长远看怎么说都不会错的思维,但却无法解决短时间的阶段性问题。

那么,什么是现阶段的问题?产品呗!你不能说出格力手机满足的是什么样的个性化需求,凭什么才能在红海手机市场被人认可?你不能解决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凭什么要求银隆汽车被人买单?甚至你更不能说的是里面有我的照片,就一定要“我,董明珠,打钱”。

有人也许会问,是不是过分地将对于董明珠个人的喜厌迁怒到了与她有关产品?除了格力空调的销量可以反驳这样的观点,那个靠卖发布会门票来养公司的胖子的故事也同样具有说服力,至少人家手机一天比一天受欢迎。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