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My first open source code in deep learning

前面的博客中有提到过要开源最近写的code, seq2seq-attention ,今天正式开源了,欢迎各路大神来fork和star。这是我从5月中旬开始决定用torch框架来写deep learning code以来写的第一个完整的program,在写的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尤其是在选择demo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被HarvardNLP组的 seq2seq-attn 难以阅读的代码搞得非常崩溃,差一点就放弃了Torch。后来从 oxford的课程代码 和 char-rnn 中慢慢找到了Torch写code的感觉。本文简单介绍下踩过的坑和一些感受。

1、最开始想要用的框架是theano,因为之前一直用python写代码,而且theano的开源demo很多,并且有二次封装的框架keras,非常简单易用。但后来在写的时候总是报一些难以定位的错误,就放弃了。接下来,摆在我面前的剩下了两个选择,一个是tensorflow,一个是torch。这里为什么没有其他的上层框架呢?(比如keras等二次框架)因为,我觉得灵活性是我对框架的第一要求,大家都知道框架封装越友好,越高级,灵活性就会越差,在实现自己的model时大多数会捉襟见肘,难以胜任;但如果你选择了一个非框架的方案,也就是说用c/c++来写,虽然运行效率很高,但实现效率就会太低了,时间成本是最贵的成本,绝对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些很成熟的东西上面。

接着说,二选一怎么做选择。tensorflow其实是刚刚发布不久的,而且是python系的,但太新了,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地方或者不成熟的地方,而torch已经在facebook、deepmind等公司被使用了很久,尤其是facebook肩负起了维护和开发torch的重任,迷信了权威,选择了更加成熟的torch,尽管用torch先得过lua这关,我也认了。后来,在微博上每天都出现大量tensorflow的分享,有那么一丝动摇,但最终仍然坚持了torch。这个过程和我做PaperWeekly都给我带来了一样的感受和力量,那就是 坚持就会让你变得不一样 ,我特别信这句话。

2、torch做数据预处理是一个坑,一个很大的坑,用python几行搞定的事情,在torch这里需要大量的代码,十分恶心。所以,就换了一种思路,用python做预处理,将处理好的结果扔到hdf5中,用torch读入hdf5中的数据。其实这里,用hdf5也行,用普通的文本文件也行,毕竟只是一个交换数据的媒介,但hdf5更加高效一些。

3、demo的问题,忘了是哪个大神说过torch的缺点,之一就是找不到一个特别规范的demo来引导新手,于是我在google上搜到了所有与之相关的torch代码来看,从最简单的开始,后来发现oxford的课程代码和char-rnn很好懂,就靠这个入了门。其实这两个代码做的是同一件事情,都是char-level的语言模型,只不过oxford更加简单,功能没有那么全面,而char-rnn是github上一个知名的code,与karpathy博士的blog配合一起十分有名,殊不知他的很多code都是从oxford的课程中来的,但好像oxford有一些代码是从一个叫 learning_to_execute 的code中来的,大家纷纷继承了优秀的功能代码,在此基础上写自己model这一部分。因为lua是函数式编程语言,函数是第一公民,各种各样的闭包令人难以阅读,这一点让学demo和继承demo的代码变得困难了。

4、nngraph,代码中所有的model都是用nngraph来写的,刚刚开始用nngraph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告诉你定义的节点并没有被使用。后来慢慢地找到了感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model的forward过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节点的定义是什么,自己一定要标识好,在train的过程中调用时,输入一定要给对,顺序到一定不能错。但如果你踩过了那个坑之后,就会发现用torch写deep learning的model就会很简单了,把整个forward过程梳理清楚,用nngraph写出来,基本上具有你自己特色的model就ok了。

5、forward、backward函数,这两个函数构成了torch框架的整个计算过程,训练无非就是正向预测、反向梯度传播更新参数,循环往复罢了。使用这两个函数可以自动完成计算,非常地方便。在train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将你的data丢入到model中forward然后backward,直到获得满意的误差。

6、GPU的使用,这一点也是非常地简单和方便,只需要把整个过程中的torch变量变为cutorch或者cltorch即可。

7、不建议开始就用高级的库,比如rnn或者dp,而是从最基本的rnn、lstm、gru这些开始写起,对概念、对整个计算流程都会有更深入地理解,同样是解决了问题,从更低层次的东西做起会了解到更多的细节,在灵活性上也有更好的优势。

这次开源的代码是端到端+注意力模型,用了当下流行的bot来做demo,包括数据预处理,训练,测试,部署到本地服务器等一些功能。欢迎大家多fork,一起改进它,也是一个促进我进步的机会。如果您想交流,可以make一个issue或者直接发邮件给我,mcgrady150318@gmail.com。

推荐

PaperWeekly,每周会分享N篇nlp领域好玩的paper,旨在用最少的话说明白paper的贡献。

My first open source code in deep learning

知乎专栏也是 PaperWeekly ,欢迎大家关注。

原文  http://rsarxiv.github.io/2016/06/19/My-first-open-source-code-in-deep-learning/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