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张邦鑫静默一年首度发声:“好未来”为什么一直买买买?

导语:这里面既有对在线教育这种“新浪潮”的焦虑,也有对互联网来改进教育的期待。

张邦鑫静默一年首度发声:“好未来”为什么一直买买买?

作为一家“前传统教育公司”,依靠一对一家教起家的好未来一直对在线教育抱有相当大的热情,其创始人张邦鑫之前就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过好未来转型的决心,这里面既有对在线教育这种“新浪潮”的焦虑,也有对互联网来改进教育的期待。

在过去一年,好未来在在线教育领域出手颇多,除了收购考研网、多贝网这些信息聚合类网站,还先后参投了宝宝树、鲨鱼公园等面向幼少儿人群的机构,在2014年下半年,则又宣布投资了奇迹曼特这样的职业教育机构和国外探索新型大学模式的Minerva。(详情参考下图)

张邦鑫静默一年首度发声:“好未来”为什么一直买买买?

昨天在多知网主办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张邦鑫首次对外详细解读了好未来频频投资背后的逻辑。

以下内容根据张邦鑫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教育行业蛋糕很大,但都是蚂蚁,连个蟑螂都没有

在2014年5月份,我们组织了一个10人以上的团队,在在线教育领域做了个研究,当时把所有的能找到的在线教育的公司和网站都列出来,做了大概一两个月的研究,可能也有漏网的。一共有692个项目,我们就把这些项目做了个分类。
到2014年11月份的时候,我们第二次做了这个工作,当时大概有970个项目,当时已经有几十个项目消失了,网站打不开、或者 App 没人运营。

这970个项目我们就做了一个分类,发现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就像今天我们以教育的名义坐到一块,但仔细来看,咱们其实都不是一个行业的。

为什么呢?因为,比如说你做职业教育,我做中小学教育,我们服务的客户就不是一拨人,只是做了同一件事情而已。
那整个教育行业有多少拨客户呢?细致的研究了一下,母婴、学前、少儿外语、中小学生、大学生、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找工作,提升能力的,成人外语,兴趣类的,还有其他综合各种各样的。其实每一个不同的类别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人群就不一样。

人群不一样带来的问题是教育行业很难做像京东、淘宝这样的公司,把全部人群都覆盖。为什么京东、淘宝这样的产品就能够存在?原因是范围经济,经济学上有两个名词,一个是规模经济,量越大越便宜;一个是范围经济,当当是卖书的,被京东打的很惨,京东一部手机有50块钱利润,他可以补贴100本书,每本书比当当便宜5毛钱,它有这个范围经济。我在这个地方A品类赚钱,B品类补贴,打击你。同一个人群可以有重复消费。

但教育行业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一个人报了四六级,不可能再报小学的数学,没有这种范围经济。这个市场的范围很大,但是已经被切了七八刀。

再换一个方向来看,教育行业有做工具的、有做服务的、有做社区的,这个东西也不一样。这个行业就被切了第二刀,横切、纵切、侧切,这三刀切下来,你会发现,一块非常大的蛋糕其实是由几百个小块组成的。

这就能解释有人说:教育这个产业,蛋糕很大,都是蚂蚁,连个蟑螂都没有。

所以整个在教育行业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非常细分、垂直的。教育市场可能很大,有几千亿,但是里面有千千万万的机构在分。

所以我们一研究就发现了这么个特点,后来我们就想,我们要务实、专注,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把K12主战场再做好一点。

但K12我们想了想,也做不完。它的表现形式也很多,还可以继续再细分。几百个城市,几千个县,我们就在少数城市把它做透就好了。

所以后来我们说别着急扩张,再加上我们的商业模式。这个事情做多大不是我们最追求的。而是希望每做一个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好,把学生家长服务满意了。这是我们大概的策略。

这是我们做投资的第一个原因,这个市场是非常细分的。我们也想说,我们可以不可以做职业教育呢?但那个客户群和我们的学生完全不一样。我们要做产品、但做产品分析,首先你得分析你的客户,我们完全不了解那个客户,所以我们无法去提供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我们就先不做了。不去做这个事情,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做好自己,拿别人长板来拼产业链布局

我们后来考虑做投资,很多K12市场的人来找我们,我们也投,原因很简单,你愿意让我投,我为什么不投呢?做K12我们有1万个竞争对手,做K12的太多了。不多100个,何况多1个呢?我们投资还是很开放的思路。

我有时候也跟我们的投资部的小伙伴讲这样一个逻辑:我想讲的不是生态,而是产业链。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找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20年前,中国人认为投资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10年前大家就普遍接受了,拿到投资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10年前,大家不接受卖企业的事情,卖掉不等于我创业失败吗?但是在今天,很多都会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是创业成功的标志。

但是今天很多人还不接受一个企业应该做长板,我把我的事情做好,去找别的长板去拼,这样的认识在美国、硅谷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大家做好在自己的价值链当中最擅长的事情。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认为好未来能在我们擅长的领域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事情我们都非常愿意跟同行业,不管是K12还是其他领域的进行开放的合作。我们做不了所有事情,我们能把自己少许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我们不管是在城市上、学科上、品类上,我们都表现的比较克制,所以,这也是导致我们后面愿意去做投资的原因。

跨品类合作

我们只做少量的事情,其实跨品类有很多合作可以产生的。因为可以相互学习,比如说我们做K12,可以跟别的品类,比如说留学,职业教育这些来互补。比如说涉及到教研,涉及到大规模的管理,涉及到直播系统,很多地方是可以直接共用的。我们有很多品类是不做的。各种琴棋书画我们是不做的,这些都可以在生源、研发、场所上都可以有相互借鉴和合作的地方。

投资的逻辑:技术、社区和未来教育方向

关于投资,我有三个逻辑,我们的使命是让学习更有效。

第一类,我看好一切用技术来改变教育行业的团队和产品。基本上这个行业的技术,为在线教育行业提供技术支撑的机构,我们都比较感兴趣。因为我相信,科技不仅仅是改变教育的,也是改变世界的源动力。

第二类,我们会投一些有用户的社区,和有变现能力的机构。

第三类,就是代表我们的价值观和使命感的这样一些项目。

总体而言,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在线教育,虽然说也有伙伴讲,在教育行业的投资成功的退出率不高。真正的退出成功的投资人不多,据说都是“VC的眼泪”。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投资人朋友说,他说他为什么做教育投资,他说做教育投资,由于回报率低,基本上有点相当于把社会的钱还给社会,跟做慈善是差不多的。

说明做教育的投资,成功率不是特别高。我们的整体来看,在一个行业的初期阶段谈回报率,还言之尚早,现在这个行业还是需要大家投入钱、人力和精神耕耘的阶段,还远远没到回报的阶段。但是这个行业到了开始见到一些成效的,比如说有一些项目已经快千万用户了。

其实这已经代表这个行业也在慢慢的走向成熟了。所以,我其实跟大家分享一下、交流一下好未来过去这一年做投资的过程,以及明年我们大概可能会做些什么。祝愿大家在后面发展的过程当中,都能够一帆顺风,谢谢。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