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同行看百度犯了什么错

同行看百度犯了什么错

  文/友助王雷(微信公众号:友助)

  昨天看到百度出卖病友贴吧管理权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百度疯了!

  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基本准则,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是我前公司姓马的老板总结的,说的太好无法超越),讨好了用户,用户用的爽,用的次数多,用的离不开你,这时候就可以找找商业变现的方式了(这句是我说的,境界 low)。

  厚道的说,贴吧做的不错,我经常用,打不开的网站在贴吧里有最新地址,看不到的视频在贴吧里有资源分享,收费的小说在贴吧里有最及时的更新,这些都还是免费的。

  这么多的内容是谁生产的?业内的说法叫 UGC,User GeneratedContent 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用户原创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用户自己贡献出来的。

  用户自己生产内容,这事听起来很棒,好处多的说不完,但凡事都有两面性,UGC 也有风险,风险可以概括为几种:1,内容是假的。这是个大家貌似都懂的概念,其实挺复杂,我的另一位姓方的前领导教育我们,世界上有真相这种东西吗?经过若干讨论后,我们被他说服了,世界上只有“接近真相”,真相这个词太高冷,要谨慎使用(关于真相的讨论以后有机会再说)。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一个好的平台需要有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产生接近真实的内容。

  这是百度的第一宗罪:管理员权限卖给盈利性机构(看披露的新闻,其实就是骗子公司),大规模发布虚假广告,信息甄选机制完全反了。

  UGC 的第二个风险是生产的内容不宜传播。哪些属于不宜?比如色情、暴力,违反社会道德价值观等等,总之就是要保护那些外表看起来是成年人,但内心其实是小朋友心智的人,这种人特别多。什么,你说你不是这种人。不可能,请记住,你是哪种人不由你自己说了算。

  还有一类内容也是不宜传播的,但请不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宜的。只要记住百度在这一点做的很好,相当的好,过分的好就够了。

  UGC 的第三个风险是效率低。效率低有好多原因,比如内容太多,找到有用感兴趣的信息太花费时间。或者明明有高人,但高人们忙,没空搭理你,后来高人们有的上了央视黄金时段栏目,啧啧,头发都白了,有的挥刀自宫,还有的转生几百次,你都认不出他了。好吧,我承认跑题了,这不是贴吧的错。

  当 UGC 涉及到医学专业领域,这些问题就进一步被放大,需要特别小心。

  比如病友交流吧,如果定位是一个严肃的交流工具,我认为百度至少应该做几件事:1,认证用户身份,用户需要提交相关医学凭证,证明自己确实患过某种疾病,这样他的分享才有可能是亲身经历过的。医学凭证本事就是个专业的事,比如我问我的医学顾问,怎样能确定一个人得过癌症?对这个答案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一分钟。60、59、58、57……公布正确答案:看他的病理报告。什么,病理报告这东西早丢了,那对不起,请出门,左转,谢谢。

  认证用户身份无论对用户本人,还是平台,都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但正如我说的,这是严肃交流的基础。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有一个位老病友,认同这个理念,翻箱倒柜找出来了 20 多年前的病历。

  百度在这里偷懒了。

同行看百度犯了什么错

  第二件应该做的是给交流的各方制定规则。医学是严肃科学,人命关天,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会要求分享者只能分享自己的经验,不是自己的免谈,即使是自己的经验,也不能在交流的过程中评价甚至干涉其他病友的治疗方案,因为个体差异和医疗技术原因,适用于自己的不一定适用于别人,更何况癌症是复杂疾病,病友往往有夸大经验的倾向,好心有可能办了坏事。

  再次,最重要的一点,不允许病友以交流的名义推销任何商品。这个理由大家都懂,百度却反其道而行之,原因大家也都懂,KPI 完成不了了呗,所以所有人(除了老板)都说:KPI 是万恶之源!

  最后,信息的接受者也不是没有责任的,不能躲在病人身份的挡箭牌后面扮无知状,病友给你分享的,只是人家自己的经验,适不适合自己,要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实在把握不准的,还有你的专业医生,中国的医生不够,还有美国的医生。日本核泄漏,全国的盐都不够抢,我真心不会让我的“友助”癌症病友交流平台,沦为谣言、黑广告的集散地。

  百度,知道你犯了什么错了吧。再犯,我都不好意思再拿 KPI 当你的挡箭牌了。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