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将于2020年建成空间站 含三个舱每个20吨

中国将于2020年建成空间站 含三个舱每个20吨

资料图:中国“天宫”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六大“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3 月 8 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将于 2020 年建成空间站。

  周建平说,我国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将载两名男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 30 天。

  周建平说,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未来空间站关键技术。目前天宫二号已完成总装,各系统正在紧张备战。今年的载人航天任务将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在天宫二号上进行多项实验。

  “在完成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和空间科学实验后,天宫二号还将在 2017 年上半年验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对接和资源补给技术。”周建平说。

  周建平介绍,我国计划在 2020 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总体构型是三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 20 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

  周建平说,核心舱有 5 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中国空间站是可以进一步扩展的,根据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可以对接更多的舱段。”周建平说。

  周建平介绍,建设空间站的背后,是大型空间设施建造技术的巨大跨越。我国“天舟”货运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全密封货舱、半密封/半开放货舱、全开放货舱三种构型,可以把不同的载荷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去,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这要求我们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备强大的维护维修升级能力。

  “中国空间站的研发,遵循了规模适度原则。这么大的工程,适度规模有利于控制工程的成本,重点突出载人航天的特色,突出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中国空间站建成之时,国际空间站将达到寿命末期。”

  周建平指出:“空间站将支持科学家从事前沿科学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目的是为全人类造福。”

  周建平介绍,空间站资源十分宝贵,经过科学慎重遴选,空间站上将搭载安装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燃烧等十余大类的科学研究实验设施。

  “材料科学的实验设施设备,能够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制备新材料,研究材料的空间使用性能。未来很多研究,孕育在新材料的研发中,具有广阔工业价值。”周建平说,一流的太空实验平台,将为科学家们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突破提供条件保障。

  他强调说,我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六个重大科技项目之一。

  “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的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会回收净化,重新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电解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生成氧气,这也降低了氧气的补给需求。”周建平说。

  往太空运送物资的成本非常高,载人航天的发展必须把经济性作为重大、优先问题。周建平认为,进行物资循环利用并提高物资循环利用率,是世界载人航天关注的重大技术挑战问题。

  他表示,提高单位物质的效率是提高经济性的有效手段。中国空间站将采用电推进技术作为空间站轨道维持的动力装置,这将显著降低空间站运行期间的推进剂补给需求。

  “我们也在研究下一代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瞄准可重复使用的目标,以期进一步降低空间运输的成本,提高效益。”周建平说。

  周建平还表示,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外,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六个重大科技项目之一。

  周建平说,一类是能够管理维护维修航天器的飞行工程师。设备出了故障能够修理,新技术出来后能够给航天器升级。这就需要从有相关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人中选拔,经过大量训练,成为航天员。另一类是优秀科学家。到了太空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调整方案、设计新的实验方案,都需要科学家来完成。根据空间站的实验项目,选择相关专业背景的科学家进行训练,也是未来航天员选拔的一个主要方向。

  目前,我国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主要承担航天器驾驶任务。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