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为什么你竭尽全力招募最杰出的人才,却留不住他们?

为什么你竭尽全力招募最杰出的人才,却留不住他们?

  The Wetware Crisis: the Dead Sea effect : Bruce F. Webster

  IT 部门正陷入“死海效应” 难以留住真正人才

  作者:布鲁斯·韦伯斯特

  编译:腾讯科技/风帆

  无论是公共还是私有大型企业,都在纠结开发这件事,造成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我曾指出的原因之一,就是你需要竭尽全力寻找和招募最好的 IT 工程师。但是即使你能找到和招募杰出 IT 工程师,真正的问题是:你能始终留住他们吗?

  在大型企业中,我已经看到一种相反模式,我称之为“死海效应”(the Dead Sea effect)。

  死海是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大湖泊,湖面海拔远低于海平面。尽管有约旦河水流入补充水量,但死海水平面依然因蒸发而不断降低。这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死海已经变成盐湖,其咸度是海水的 8 倍。有鉴于此,死海中几乎没有生命存在。只有春季来临,大量淡水补充进来,海水咸度降低后,才会短暂出现生命迹象。

  许多大型企业或政府的 IT 部门,看起来就像死海。管理层认为招募新人补充很有必要,他们选择新人的标准往往有很大差异,比如技能、教育、经验等。此外,企业主要根据他们当前需求、员工离职、个人预算以及招聘者的能力等,确定是否招募新人。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IT 部门的核心能力应该大致相同。

  但是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反,更有才能、效率更高的 IT 工程师往往是最可能离开的人。他们不可能忍受频繁出现的蠢行和职场问题,而这些又是大企业必然会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是最有可能获得其他机会的人,因此他们也更容易离开。

  因此,大型企业剩下的人往往都是“残渣”,也就是最没有才能、效率最低的 IT 工程师。他们往往对自己能够获得当前工作心怀感激,同时对管理层的要求最低。即使他们遇到职场问题,也不太可能重新到别处寻找工作。他们倾向于强化自己,努力成为关键系统的维护专家,承担没人愿意承担的职责,以便企业负担不起他们离开的代价。

  我在不同的公司和 IT 部门都看到过类似的“死海效应”。大企业往往会失去真正有才能的 IT 工程师,而留住相对才能较低的工程师,这与他们寻找最好工程师的初衷恰好相反。而且“死海效应”往往会越来越强:IT 部门变得越糟糕,其招募和挽留真正人才就越困难。最终,这种情况会达到临界点:最好的人才往往是刚入门的新人,他们当时还对企业了解不多。当他们明白过来后,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韦伯斯特对“死海效应”又给予了更详细的解答:

  1. “死海效应”并非 IT 部门所独有。这是真的,任何与 IT 相关的项目管理团队都存在同样现象,其差异在于人才和其他因素对公司生产力和质量的影响程度。

  2. “死海效应”是常识,影响微不足道。早在 30 年前,IT 专家弗莱德·布鲁克斯(Fred Brooks)、杰瑞·温伯格(Jerry Weinberg)就曾提出有关 IT 项目和个人管理方面的所有实质性问题。令人感到惊异的是,这些问题至今还未消失。在 IT 领域,缺少令人深刻的专业记忆。几乎每个书写有关 IT 项目和个人管理书籍的人,都在寻找新的方式塑造或解释 IT 部门的核心问题,并希望某些人能够真正倾听,并用其解决问题。

  3. “死海效应”只是“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所谓“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根据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推论,它认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然而,“死海效应”与员工晋升毫不相关,员工自主选择是否离开 IT 部门,而非因为缺少晋升机会所致。

  4. 并非所有 IT 部门都存在“死海效应”。我的确希望如此,但事实却截然相反。IT 工程师的素质相当高,那些能力平庸的工程师最后要么被解聘,要么无法长期工作下去。我曾在这样的 IT 部门工作过 5 年时间,当时我是唯一自愿离职的人。

  5. 并非每个“留下者”都是无能之人。我要澄清下,“死海效应”并不适用所有 IT 部门。IT 部门人员流动十分常见,并非好的工程师离开意味着剩余者都是“残渣”。我在谈论的是 IT 部门的确存在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大企业或政府机构中,而非普遍现象。

  6. IT 招募过程已被打破。在许多企业中,不仅 IT 部门的招聘过程已被打破,甚至 IT 行业整体都在被颠覆。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