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开年谈创新,不如做点辛苦活

开年谈创新,不如做点辛苦活

临近春节,和朋友同事交流,业务上的诸事都进入了修整阶段,旧的事务已经写完总结,准备盖棺定论,新的规划多半还暂无眉目,需要定调。

近期没有时间做系统的专题研究,想着要把日常关注的琐碎事情做个简要的梳理,再试着从中找出一些头绪。

想讨论的第一件事,是2017年以来比较密集的监管事件。

从开年的购汇新规开始,监管不停发声,媒体们也张罗得热闹。过去一周,比特币监管、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新规、金交所整顿、金融服务类微信小程序暂停服务,看上去并非刀刀致命,但事实上,每个事件都封住了一种,甚至几种商业模式。

乍看之下,它们的共性在于「新」,与传统金融泾渭分明,剑走偏锋;而事实上,其中几件新事物都已历时久矣,几度浮沉,间歇性地成为热点议题。

如果时间退回五年前,会觉得十分意外。彼时还没有人写文章系统地论证比特币跟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也没人先知先觉地预知,金交所这种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会受益于监管对其它渠道的压力,成为关键的业务通道。

技术与模式创新是跨越式的,何时爆发更是不易预见,而监管是后发的、循序渐进的,两种张力之间的博弈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互联网与三次元完全融合。每当新事物出现,都需要加以定义和论证。就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开篇所说的那样,「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对于创新而言,经验和教训只能是谨记「回归金融本质」。金融业与互联网行业的不同在于,不做模式创新未必会死,但过早吃螃蟹,多半要付出代价。

第二件事,是关于「互联网下半场」和所谓「精细化运营」。

在一次客户拜访中,我由于太过词穷,说出了「精细化运营」几个字。这是个概念十分宽泛的词,做业务的人不爱说,因为它和「互联网成功学」似乎是一个套路。

质疑「精细化运营」时,必然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不是什么都做?第二,是不是成本很高?

罗振宇在2017跨年演讲里说到,什么叫精细化运营,就是把别人啃过的枣,再捡起来啃干净。这就挺不容易了,因为在证券业务上,很多事情缺乏客户调研和同业透明度,我们连哪些枣没啃干净,都不甚清楚。

精细化运营当然不是什么都做,它至少有两个原则:1)不符合战略方向的不做,做起来肯定没优势的,暂时不做;2)想做且能做的,别人做得好的,就买过来,抄过来;别人做不好的,就闭关三个月先把它做了。

关于成本的问题:在 《2017中国互联网证券年度报告》 的结尾处,我简要地写过,券商网络渠道获客「高性价」不再,高成本换取高产能的现象会更常见。错过了红利期,成本必须高,这是国内电商行业的规律,也是他国互联网券商竞争总结得到的经验。

最后分享两个海外互联网券商的小动态。

其一是嘉信理财12月推出的全新服务 「嘉信智能咨询」 (Schwab Intelligent Advisory)。熟悉这家理财巨头动态的读者一定知道 「嘉信智能组合」 ,属于标准的、无人工介入的智能投顾,2015年3月上线,到去年底规模100亿以上。

与「智能组合」不同的是,「智能咨询」有认证的理财师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的咨询服务,电话或视频沟通是必须的环节,而组合是智能、分散化、低成本的。换言之,你可以将它看做前者的补充。官方将「智能咨询」的客群定义为财务状况并不复杂,但拥有多样化需求、需要低成本组合的富裕大众。

现存的智能投顾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客户对于风险评测的结果未必达成真正的合意。在不确定这个问题时,客户是需要诉诸于专业咨询的。这就是「智能咨询」的带给我们的启示:创新服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客户需求要反复论证。

其二是关于一家名为「tastytrade」的初创小券商,它之所以备受Barrons、Business Insider等媒体关注,有两个原因。它的创始人曾一手打造了知名在线交易平台「thinkorswim」,后者已于2009年被TD Ameritrade收购,成为其重要业务分支。同时,tastytrade的目的是为了让客户更积极地参与到投资「这件有趣的事情」当中来,而不是像买共同基金或者把钱交给智能投顾那样死板。

Tastytrade在交易界面的显要位置上放了直播视频,实时讨论市场中发生的事情,试图让投资者有更强浸入感。不过作为一家Newcomer,tastytrade的定位策略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

Tastytrade对于创新又有怎样的启发?逆向思维,以及去思考股票投资能与哪些场景相联接,让用户主动投入更多时间。

以上就是今天要汇报给大家的东西。回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想说2017又是「不寻常的一年」,大而全、全而优的事情势必极难做,埋头补短板、树立单项优势,也都是辛苦活,但若不做,「小胜局」就永远是别人的。

微信公号: 券业星球

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90955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