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当音频视频内容越来越多,小板凳想帮助用户提高“消费效率”

当音频视频内容越来越多,小板凳想帮助用户提高“消费效率”

从书本到互联网,人们获取内容的方式越来越便捷,而便捷也导致了知识的冗杂,比如当一个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在百度里打下“英国名校申请”时,除去 SEO 内容后,他仍然需要点开无数个网页,查询和消化大量信息后组合成自己想要的内容。内容越多,用户对内容的消费效率越低,这是信息大爆炸导致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从最开始的 TED,到后来的 Coursera、网易云课堂,丰富的教育内容层出不穷,但是音视频内容和文字完全不同,即使文字内容厚重,读者也能通过扫读和摘要了解大致内容,相比之下音频和视频的内容比较“隐蔽”,无法可视化,用户如果不亲自消费内容,很难判断其中的价值。那么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板凳想用技术切入“泛知识”领域,比如上面提到的“如何出国留学”,这些内容不属于严肃教育范畴,却能成为一种普世性解决方案。CEO 吴羽君介绍,小板凳的用户群主要是大学生,希望从考研、留学、出国三个方面给他们提供可供可供参考的内容。

小板凳有三种内容来源:直播产生的沉淀、合作和爬虫。吴羽君曾经创办过 C2C 留学产品棕榈大道,其中有 2000 多个海外留学生导师,所以留学内容是小板凳的第一步。目前小板凳中累积了 200 多个讲座,其中 70% 来自棕榈大道的导师,30% 通过和机构合作获得,课程以音频+ PPT 的方式为主,考研和工作的内容正在制作中。

以“欧洲商学”课程为例,小板凳在确定课程方向后,会找到合适的导师商量课程细节,由导师制作 PPT,试讲通过后上产品直播,每次直播导师可以获得 40 美元左右的收入。

当音频视频内容越来越多,小板凳想帮助用户提高“消费效率”

吴羽君介绍,直播和优质内容的沉淀只是吸引流量、树立品牌的过程,但小板凳是一家技术驱动产品的公司,未来希望用知识流 Pipeline 技术,把视频和音频内容转成结构化的文字,再抽象总结成文字摘要,最后建立出知识图谱,帮助用户进行内容的精准定位和快速消化。知识流 Pipeline 涉及语音识别、语音分析、AI 和 NLP 技术,小板凳认为技术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这个技术正在内测中,准确率能达到 90%。

有了这样的处理技术,有内容生产能力的公司都会成为小板凳的合作伙伴,而小板凳可以成为这些公司的内容分发渠道。但是吴羽君表示,不会进入 K12 领域,因为 K12 “比较重”,而且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属性太强,小板凳还是会坚持做大学生和泛知识市场。

团队方面,CEO 吴羽君毕业于 Stanford 的机械工程专业,除了创办棕榈大道外,曾经是前 Google 的全栈工程师,CTO 林咏也毕业于 Standford,是 Lark 的首席 iOS 工程师。

原文  http://36kr.com/p/5051446.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