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可怜的罗一笑,刷屏文章背后是微信营销号,爱心如何被“不转不是人”的潜台词玩弄

可怜的罗一笑,刷屏文章背后是微信营销号,爱心如何被“不转不是人”的潜台词玩弄

早上一醒来,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遍了朋友圈。

乍见之时,我想起来以前那种,患病众筹一些乱象,不由得抵制起来;

须臾之后,发现我的恩师、同学也在转载。嗯,没错,我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

乘着早上间隙,阅读了这个作者几篇文章,作者已经表明,钱已经够了,希望大家不要转载,不要募捐了;

因此,我没有转载这个文章。

然而事情,往往是出人意料了的。

我发现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转发。一时间,觉得自己如果不转发,那将是道德人品有问题。

内心如此拷问自己。

我的一位粉丝,转发到了读者群,寻求转发。大家开始讨论起来。

“道德绑架!比“不转不是中国人”还厉害,简直上升到“不转不是人”的程度了。不否认确实不幸,但这个导向真的感觉有点太做作了。”

这位读者,道出了我的心声。

“如何中止这个信息传播?”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这里,我想从传播从众角度,解剖这个问题。

先讲一个故事:

“你看到远处那片像骆驼一样的云吗?”

“它真像骆驼。”

“我想它还像一只鼬鼠。”

“它拱起了背,真像一只鼬鼠啊。”

“还像一条鲸鱼呢!”

“真的很像一条鲸鱼。”

上面这段,出自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和波洛涅斯对话。波洛涅斯如此赞同这位王子,原因在哪里?

社会心理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Deutsch&Gerard,1955)将上述引发从众的现象,进行了命名,并将引发从众因素的命名为和

我来通俗的和大家解释一下,两者含义。

说白了,就是我上面的产生的那种“不转不是人”的内心拷问,它是一种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拒绝,获得人们的接纳或赞赏”。人人都这样,如果我们不认同,将会体验到社会拒绝痛苦。

偏离了群体规范,常常要付出情感代价。

回到那个转发例子里,我为什么会产生内心拷问,就这个原因。

通俗来说,就是现实中,我们缺乏信息作为判断依据时,面临的情况较为模糊,就会产生从众现象。

对那个故事里面而言,变幻莫测的云朵,是模糊的,波罗斯捏看到的实际上是哈姆雷特看到的。

回到我转发文章那个事情,罗一笑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小孩情况怎么样,我们都是未知的,缺乏信息,做出判断是否要捐款。我们只看到一种现象,因此最后大部分人,都从众了。

回到那个文章里,我发现转发时候,留言都是一样的:

“罗一笑小朋友得了白血病,她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每转发一次此文有机构就会捐出一元钱。???不要点赞,请转发!把爱心传递下去❤️❤️。”

里面涉及一个关键点:

我把《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读了N遍,没发现任何一个品牌在里面。这里,我就有一个疑问了,

其中蹊跷之处,让人觉得诡异。

我有翻了一下他随后发的一篇稿子《我承认,我被钱砸晕了》,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

可怜的罗一笑,刷屏文章背后是微信营销号,爱心如何被“不转不是人”的潜台词玩弄

文中出现小铜人、P2P观察,还有两个个人物——刘侠风、李小跳。

如果是别的什么,我就不说了。

但这几个,我清楚啊。

小铜人,微信公众号营销机构;

P2P观察,网贷行业的营销号;

刘侠风和李小跳,是小铜人创始人,专门做微信公号营销的。

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早期写作,我以写互金为主,相关机构,自然了解,也打过交道。

前面的只要转发,就奖一块钱,但却不出现品牌,知道为什么了吧?

小孩生病,假的肯能性不大,借此筹资治病,没啥好诟病的。但是却有其他不纯粹的想法,试图消费它,那就让人恶心了。

网上有很多说他消费自己女儿病情的信息和截图。

我随便贴几张:

可怜的罗一笑,刷屏文章背后是微信营销号,爱心如何被“不转不是人”的潜台词玩弄

可怜的罗一笑,刷屏文章背后是微信营销号,爱心如何被“不转不是人”的潜台词玩弄

我相信,这个罗一笑确实很需要钱治病,他父亲也希望她好起来,但是,人性角度讲,真不能这样玩。

道德审判不是我想说的,因为我自己的至亲,他们家小孩也是白血病,我懂那种苦。我也是大半年没看到那个小孩了。

希望这件刷遍朋友圈事情,希望罗尔心中不是那么想。

我最近一直在学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

可怜的罗一笑,刷屏文章背后是微信营销号,爱心如何被“不转不是人”的潜台词玩弄

在我没学社会心理学前,我可能也会转发,但不巧,我刚好学了。

因此解读这个,就不费力。

除此之外,。

审计的思维告诉我,对面一切反常现象,都得思考原因。

本文由秋源俊二(微信号: QYJEQYJE)授权创业邦(ichuangyebang)发布,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