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俞敏洪北大演讲:希望创业者们不找死、不怕死

俞敏洪北大演讲:希望创业者们不找死、不怕死

文/ 小善 善缘街0号(shanyuanjie0)

近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主题为《新时代 新青年 新创客 ——中国创业者峰会2018年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双创中心周年》的讲座上,俞敏洪对三个“新”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关于创业要慎重,要做足功课,在不找死、不怕死的前提下学会反思等观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今年三个“新”字在北大里提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北大是新思想和新青年的发源地,但是这个时代其实三个“新”都算不上。所谓的新时代有两个标志,第一个标志是思想的彻底的改变或者说社会观念的彻底的改变。我们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观念一直在变,思想也一直在变,但是由于一直在循序渐进的变,我们也很难看出突变。为什么在五四运动可以叫新青年呢?因为他们彻底的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裂,并下决心引进西方思想来开拓中国新一代的思想和新的时代,所以那个时候叫新时代或者新青年是实至名归的。

不能说现在这个时代因为有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后就真的是一个新时代。这个很像当初清朝的时候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果清朝用了半天给用没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体不改的话用是不能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的。所以中国要迎来真正的新时代还需要很多新变,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到社会领域到老百姓的观念。

从新青年这个角度来说,我也觉得今天的青年并不新,为什么不新呢?我跟80、90、00后的人接触很多,并没有发现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对于使中国变的更加美好的使命意识或者说是从刚才怒波师兄所提到的价值观、思想体系方面体现出太多的新来。现在的青年其实更多的是轻飘飘的一代,他们在父母创造的财富上非常安逸的展望着自己的未来,他们没有对社会有太多深刻的看法,他们打游戏和轻松的各种玩耍,其实基本上变成了他们的主题思想。

把今天北大的所有的学生拉出来,跟我们80年代从怒波师兄那一代开始这批在北大上课的学生相比,坦率地说,如果用新青年这个角度来对待,来打标签的话,我认为我们那个时候是新青年,而现在的孩子们我认为算不上是新青年。很多的创业者觉得新青年拿了一点点大数据,区块链,拿着粗糙的商业计划书跟投资人谈投资,忽悠自己的朋友同事一起创业,号称失败了可以再来,但是实际上创业和创新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并没有去真正的深刻的理解。

所以如果我们要把自己标新立异为新青年的话,我们真的还差很远,我们需要真正意识到自己能为这个时代承担什么责任,包括一些90后有的已经生了小孩子了,那么再下一代到底会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里面生存和生活呢?有这样的担当意识的时候我觉得也许真正的新青年就会产生了。

新创客我觉得也谈不上,因为我们这一代人 创业 和你们这一代人创业都是为了把生意做成功,而把生意做成功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繁荣中国经济,并且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同时自己赚钱,同时中国经济繁荣。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最原始的创业状态,手拿广告做宣传和你们现在的通过自媒体宣传创业的状态其实只是手段上的不同,并没有境界上的不同,所以我们是老创客,你们是新创客,这也是年龄上判断。

当然我百分之百的承认,现在的年轻人从对科技的理解,到对新东西的接纳,以及对新的商业模式的理解上来说比我们反应速度要快十倍。这也是为什么我给自己下了一个自己人生的决心,就是后面的岁月要跟年轻人为伍,至少要帮助年轻人成长,用我的资源或者财富,或者人脉帮助年轻人成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跟坐在下面的合伙人盛希泰,当然还包括了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的一些朋友们,一起联合起来差不多投了至少有二三百家创新创业公司,尽管我们深刻的知道这些创新创业公司大部分必将倒闭和消失。但是其中一定会有人能够站起来,就像中国革命尽管牺牲了千千万万的人,但是毛泽东、周恩来领导的革命队伍还是把江山打下了。

所以这个意义来说,我们谈新的东西,谈创新创业这件事情已经谈烂了。

当然这也是对于创业人士最大的回报,创业太苦了,连这些东西都没有创业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当然我这个说话并不否认一个民族必须保持创新创业的心态,我也不反对任何大学开设创新创业的学分课程,我更加不反对有各种创业营、训练营、孵化器的出现,因为我觉得这些琐碎的或者说是单个课程或者活动来说,虽然并没有天翻地覆的影响,但其实一定意义上也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中国。因为当我们连最后这根稻草都不抓住的时候,我觉得已经非常危险了。因为中国现在从制度深处革命这件事情还需要下功夫,当前中国需要做的就是鼓动真正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活动来增强创新创业,在这中间新的经济和商业模式可能就会产生,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片土壤。

但是我特别不希望,任何创业营或者论坛变成一种忽悠,变成一种盲目鼓动。从最近半年收到的商业计划书,我能够感觉到中国创业人士的质量在急剧下降,原来的商业计划书还做的比较的优美一点或者至少有商业模式,至少有一点模型,或者至少50%以上的商业计划书创业者自己个人做了半年左右的商业模型的探索。

现在收大的计划书一半以上是一页A4纸,连做PPT都省去了。直接告诉我俞老师给我钱,我给你一个创业项目。我听到这样的人要不就是精神有问题,要不就是真的不知道创业是怎么回事。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北大创业营的能够开设创业创新的真正启发性、开拓性的课程,真正给创业者提供非常完善的创业服务。

同时我也非常赞成刚才怒波师兄所讲的,这次创业营的一半课程应该改成哲学课、社会思想课,我深刻的认同如果一个人社会学基础、哲学基础、思想基础不深刻的话,想要把商业做大有可能,但是至少是有障碍的。我们也都知道世界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其实他们的哲学人文美学功底非常深厚,大家只看到乔布斯嚣张的一面,但是没有看到他美学和哲学造诣深厚的一面。

另外有一个建议,特别不希望我们的创业者借钱创业。上个月收到几封信都是向我借钱的,上个礼拜借50万,下个礼拜借30万,为什么要借钱?是创业借了高利贷的钱,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向俞老师借钱,我不认识他,也不会开这个口子,因为他发现借了高利贷创业还可以有人帮着还钱,那就借吧,这样很危险。

今天我又看到了一个新闻,一个19岁的女孩儿借了P2P的贷款,越滚越多,连续借了好多家。因为P2P公司很多家,这家借完了借那家,公司之间信息不通畅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儿到底欠了多少钱。结果这个女孩儿还不起钱,要债的人就一波一波的到家里去要债。她的妈妈受不了这种要债的痛苦就喝农药自杀了,而女儿也在12月31号突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音信,估计这个女孩儿现在还活在人世间。一家三口就剩了一个悲苦焦急的男人,爸爸坐在那儿,结果办丧事的当天居然还有四波人坐在家门口不走,就是要钱,当然后来当地群众愤怒了,把这四波人扭送起来送到了派出所。

所以创业的前提至少你应该能够拿到像我们这样比较容易把钱投给你的投资人钱才能去创业,至少我们丢了30万不会跟你拼命,是吧?

不要用父母的钱创业,也是上个月的时候碰上了一对父母找我,说俞老师,我的孩子创业都是被你鼓动的,我说我从来没有鼓动过年轻人创业,我一直说年轻人创业不要随便创,除非拿到黄怒波的钱。我说你们拿到黄怒波的钱没有,他们说没有。

「我们孩子很聪明,说要创业,最后能变成另外一个俞敏洪,结果我们全家就把房子卖了,把钱创业了,结果钱不到一年全部用光了,现在我们租的房子,孩子精神压力特别大,说俞老师你能不能帮我的儿子把创业的钱给补上。至少我们一家都会有活路。」

所以我对年轻创业者说过,我说除非你的父亲是王健林,当然是俞敏洪也行,至少你把这个钱花光了以后,不至于让父母跳楼,也不至于让自己精神压力变得那么大。

当然了,最好不要随便用女人的钱创业,当然我说的是男人,因为这里涉及到的各种是是非非比较多。所以说底线要坚守,什么底线呢?这个底线就是创业失败了命还留着,背后也没有说欠债让你活不下去的地步,这个底线可以有的。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前10个公司都没怎么做成,是吧?马化腾做腾讯的时候,做到最艰难的时候,曾经翻来覆去想把腾讯卖掉,最后因为没人要没卖掉。他们坚守下来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砸锅卖铁把命给赌上了去创业,创业中遇到失败和困境这是正常的,但是当失败困境威胁到你生命的时候就有点过了。现在大家鼓动创业,如果不创业的话,人生是不完整的。我也认可,但是要看在什么阶段。

我们常常鼓动人的时候说:「只要你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雷军说完这句话之后后面两年小米差点陷入困境,如果在风口上是能飞起来,其实雷军本身有鹰的翅膀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差一点把翅膀折段,经过了两年的调整小米恢复了生机,所以不要听成功人士的鼓动。当然人的想象空间和创造能力是没有局限的,但是我说的没有局限是在恰当的时候把你的翅膀鼓起来而不是随时随地的乱鼓翅膀。我们发现有一个新概念出来的时候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最近找我投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这样的概念的人特别多,当然这是中国最好的科技,世界最好的科技,但是当前面有几百家公司做的时候,你还拿着商业计划书说我今天做人工智能是没有人相信的。

刚才怒波说到了共享经济,有了共享单车以后大家做了各种各样的共享,共享雨伞、共享凳子,最后差点共享男朋友、女朋友了。但是真正的共享是需要有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到今天为止我们也看到了在共享中间,共享单车算是半成功的状态,当然最后还要面临着OFO和摩拜是否合并的问题。就算是风口,赶在风口后面追随也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另外创业其实不是一个宏大的计划,也不是对于最新科技的追随,创业有多种形式,你能说网红直播不是创业吗?你能说像传统的行业书店不是创业吗?现在中国也出现了像日本的一个书店一样的,我一周只卖一本书的小书店,书店跟其他的形式结合起来,跟创业中心结合起来又是新的模式所以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叫创业。

在家里写本书也可以叫创业,我跟大家说一个例子,新东方2017年的时候做了「百日行动派」,我一百天分享一百个学生提的问题给他们答案。当时由于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时间太紧张,每天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一千字到两千字左右,所以用录音的方式录下来,让我的助手整理成文字,再把文字放到很多媒体上面,一百天过去以后点击量是1个亿。1个多亿以后紧接着这100个问题文字还是不错,所以最后我又把这个文字重新修订以后变成本本书,书名的名字叫做《让成长带你穿越迷茫》,这本书现在的发行量达到了30万本。

后来喜马拉雅发现了我的音频,他们说俞老师说这个音频可以剪裁以后把这100个问题的问答变成老俞闹钟,放到喜马拉雅让大家来听,这样不同的人群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内容分享。后来我想也行,你们用就用吧,所以在喜马拉雅把我100个演讲的段落剪出来放在喜马拉雅,到今天听众的数量是500万左右。所以创业能把一件小的事情通过新手段、新媒介和新的方向能够尽可能做到极致,最后形成一个模式,我想这三个内容如果收费的话也是一个小小的创业项目,估计收入应该能够达到几百万。也就是说实际上不要把这个创业想象的非要做多么高大上,搞一辆三轮车送快递都是一个创业,只要你把快递送到创业公司。

所以不要想的那么高大上,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有这样的心态,新东方常常讲这样一句话,「你要想可以想大概念,但是你要知道任何大的东西都是从小的东西做起,加上思想的突破、模式突破,最后才能不断的变大。」那么当然了,就是如果创业者一旦上路以后,就要有一种心态,就必须坚定不移,所以我对创业者的口号叫做不找死,不要自己找死,不找死,但是不怕死。我认真的思考商业模式,耐心做自己的事情,把它一点点做大,只要上了路就别怕死,坚韧不拔的往前走。

但是这个不找死、不怕死的前提下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说一定要学会反思反思再反思,上个月的时候听到一个创业者第四次创业失败,其根本原因都是人品不够。任何团队跟他干两个月以上,团队成员就开始分崩离析,他来找我说我已经是连续创业者了,我想创第五个公司,你给我支持。我说你要反思,为什么你有四次创业,想法都挺好,结果四次创业每一次都是半年左右你的团队纷纷离去?没有吸引人才的能力你创什么业,一个人干不出来的!你有反思吧,你彻底改变个性、行为、语言中间的垃圾的东西,让你的团队成员跟你一起团结奋进,五年、十年依然还愿意跟着你,那才能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所以不怕死不找死,反思反思再反思,请我们所有的创业者在2018年的时候理性走进新时代。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