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吃货们光看减肥论坛瘦不下来,所以薄荷团队自主研发了轻卡食品

吃货们光看减肥论坛瘦不下来,所以薄荷团队自主研发了轻卡食品

  关注健康减重的童鞋应该对薄荷网多少有些了解,作为一家早在 07 年上线的“老”公司,团队 8 年来其实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专注“减肥” ,帮助胖纸们成为未来的潜力股(可移步“成功故事”,感受一下...)。

  从 08 年开始开发食物营养数据库,10 年推出在线减重指导“NICE 减重服务”,再到之后上线移动端 APP,薄荷过去几年来的产品演变对于垂直社区而言算是顺理成章。不过,去年开始,薄荷走上一条“不寻常路”:团队选择砍掉已经盈利的“NICE 减重服务”,转战自主生产和销售轻卡健康食品。

  用创始人马海华自己的话来讲,薄荷现在走的路线是“APP+Food”,算是软硬件结合:公司旗下共有 3 款 APP,分别是做减肥社区的“薄荷”、可查询热量的“食物库”、以及定制减重方案的“轻卡减肥”,加起来的下载量超过 3900 万,其中减肥社区薄荷 APP 日活 40 万左右;Food 方面,薄荷自主品牌产品线主要有两条:一是轻卡系列,包括红枣黑米圈、马黛茶、益生菌粉等;二是超模系列全营养代餐。

  为何要选择自己做健康食品而非通过电商模式来变现呢?马海华表示,其实团队从 2013 年年底就开始尝试做电商,经营了大半年起色都不大,中间才逐渐意识到:健康消费领域的现状是不缺渠道,而缺好的产品,同时垂直社区的流量很容易遇到天花板。

吃货们光看减肥论坛瘦不下来,所以薄荷团队自主研发了轻卡食品

  在马海华看来,国内整个食品工业都有待去改造,当前众多健康食品、保健品的成本价仅仅占到销售价格的 15%,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渠道、经销费、上架费等一系列中间环节上。而国外进口的产品又是针对海外当地的市场进行研发的,往往不符合国人的食用场景(比如包装过大、不便随身携带),同时海外到国内的重重渠道加价也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普遍虚高。

  因此,团队决定尝试自主生产高性价比的包装健康食品:他们先找到了荷兰帝斯曼、美国杜邦、上海交通大学营养系等专业食品研发机构合作开发产品,然后签订了业内高标准的代工厂负责生产,最后通过薄荷平台进行销售,从而尽可能砍掉中间环节。根据团队提供给 36 氪的数据:自去年 11 月产品投入市场以来,目前薄荷月销售额超过 1000 万,客单价在 136 元,库存周转率为 7 天,复购率约 20%。

  作为一个常年将减肥挂在嘴边却总是被美食俘虏的吃货,我还问了个比较好奇的问题:“你们的用户不少了,但大家真的都减下来了吗?”马海华笑笑,说其实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真正减肥成功的总是少数,“APP 可以告诉你怎么做,但解决不了问题,只是锦上添花。减肥的着眼点是“做到”,这比知道重要很多。我们自己做产品的目的就是希望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生产让他们能执行起来的健康食品。”

  马海华表示未来薄荷还将提供新鲜直送类产品,比如酸奶、沙拉、果汁等,但会选择和第三方合作的模式进行。当前薄荷自主品牌的销售渠道仅限自有平台,建议可以尝试更多与目标消费群直接产生互动的场景进行线下合作推广,比如健身中心、瑜伽会所等。

  2011 年,薄荷网获得晨兴创投数百万A轮融资,去年 5 月完成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SIG、DCM 和高通,目前正在进行C轮融资。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