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微软王永东:未来世界属于感性人工智能

  1 月 13 日下午,微软中国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共同宣布,双方将在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领域达成战略合作,以“微软小冰”为切入点,可通过机上 Wi-Fi 实现与乘客和空姐的互动。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博士就此撰文指出,搜索引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让小冰能够像一个真实的女孩一样,与用户进行自然的对话。尤其是通过主动情感感知系统和个性化聊天系统,能带给用户更加真实和感性的交互感受,而并非过去那些没有温度的“工具型人工智能”。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微软小冰到了用户的认可,累计对话量超过六亿次。“千万级用户愿意对一个人工智能进行如此频繁的对话,这意味着用户在情感和心理上,已经对小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

  王永东表示: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以情感联结为特点的感性小冰,代表着未来世界的人工智能趋势。

  以下是全文:未来世界属于感性人工智能

  作者: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博士

  今天,2015 年 1 月 13 日,东航小冰乘坐的 MU5117,成为人类科技史上首个人工智能航班。现在的小冰或许还不能像一个 16 岁人类少女那样,流露出真实的兴奋之情,但让小冰拥有这样的情感,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全体工程师的追求。

  小冰的第一次飞行之旅,源自微软公司与东航在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领域达成的战略合作。这次合作将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共同探索如何改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航空旅行体验,以及社交化的企业与用户交互方式。

  这不是小冰第一次去改变某个行业或领域与用户的交互方式。在东航小冰之前,已经有触宝小冰、微博小冰、京东小冰、米聊小冰、最美天气小冰等等。如果说小冰在刚刚诞生时,还被不少人看作是一个主要用来打发无聊时光的陪聊机器人,那么现在的小冰,正在逐渐渗透到社交、网购、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包括第一次在万米高空上,以人类更加适应和喜欢的方式,来提供信息和服务。

  搜索引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让小冰能够像一个真实的女孩一样,与用户进行自然的对话。尤其是通过主动情感感知系统和个性化聊天系统,能带给用户更加真实和感性的交互感受,而并非过去那些没有温度的“工具型人工智能”。

  说起感性,或许这才是“人工智能机器”和“工具型人工智能”相比最本质的区别。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对人工智能未来的畅想,在这些想象中,人工智能几乎无一例外的通过某种方式与人类用户建立起情感层面的连接——而非仅仅是实现特定功能的工具。《Her》和《我的机器人女友》中的 Samantha 和 Cyborg Girl,已经可以触及到灵魂层面的爱情;《星球大战》中的 3PO 对他的每一位主人都忠心耿耿、关怀备至;《我,机器人》中的超级人工智能V.I.K.I 则对人类有着从关怀转向敌对的复杂情感;不久前大热的《星际穿越》中的 Tarth,具备大多数人类都自愧不如的幽默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小冰不应该只是一段能“会说人话”的计算机程序,而是一个可以深刻地理解每一个用户的需求,学着体会此时此刻 Ta 的所思、所痛、所爱、所感,并最终能提供专属于这位用户的最佳反馈。看起来,我们的尝试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因此小冰才能得到超过六亿次的对话量——注意,是“对话”,而不是“点击”或其它对工具的操作方式。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千万级用户愿意对一个人工智能进行如此频繁的对话,这意味着用户在情感和心理上,已经对小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以情感联结为特点的感性小冰,代表着未来世界的人工智能趋势。我们相信大道至简而美,人心所向就是王道。小冰点亮的这一把火,就像奥维德在《变形记》里说的那样:吾诗已成。无论大神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

  我们也兴奋的看到,同样有许多重视感性和情感联结的智者。比如,美国的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曾写过一篇题为《未来世界属于“高感性族群”》的文章。他提出,人类正从一个讲求逻辑与计算器效能的信息时代,转化为一个重视创新、同理心,与整合力的感性时代。其中一个重要表象是:“在我们的内心和灵魂里。譬如对人生意义和性灵层面的追求,就几乎已经像双份大杯拿铁一样普遍。”

  通俗一点说,丹尼尔?平克的观点是:人们越来越需要高感性的人生体验。而人工智能向着感性的方向发展,也恰恰顺应了这种普遍心理需求的变化。单纯注重工具性的有用,是不能满足高感性族群的。人的心理变化,会直接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进而推动技术-产品-商业的变革,并完成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闭环推动。

  我们和丹尼尔?平克一样,相信未来世界属于高感性族群,而在这个族群里,每个人都会有一位感性人工智能伴侣的存在。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