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徐小平:创业需要经验 不是人人都适合

徐小平:创业需要经验 不是人人都适合
四人对话现场

   4 月 20 日下午消息,领英影响力活动第四辑昨日在京举行。李宁品牌创立人兼集团执行主席李宁,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徐小平,领英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领英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沈博阳四人就理想和职场进行了对话。徐小平称,创业是已经获得了职场上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的人做的事,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

  以下为对话全文:

  首先非常感谢今天的几位嘉宾带给我们非常精彩的演讲,下面这个环节是比较开放式的问题,因为今天我们谈梦想和理想。其实是想知道在座的几位,在你们过去的人生中,从 20 岁、30 岁到 40 岁,你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怎样的梦想和理想?

  徐小平:好像刚才我已经讲过了。

  主持人:刚才是开场白,现在可以进入到正式的部分。

  徐小平: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是梦想上大学,但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中国的大学是不开放的,所以这对我来说算一个严重的挫折。但是我在高中毕业到上大学的时候,这四年期间我读了大量的书,所以我觉得梦想有一个起点。我从 22 岁到北大读了五年,27 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当国家的部长。但后来没做成,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上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让自己实现价值。所以我觉得这个梦想,大家不要说这个不行了就完了。也许你的梦想只有一个,但实现梦想的床有无数张,随便找一张床躺下来,也能睡到天亮。

  Reid Hoffman:我在 20 岁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教授,30 岁的时候,我意识到要改变我的梦想,成为一个创业者。所以我会积累一些电脑方面的专业技能,梦想能创建一家公司。不同的是,当时我的想法是希望能服务全球上百万的人,可以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能够更多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包括发掘我们人类的潜力。现在我到了 40 多岁,我的梦想是如何去覆盖成千上万、甚至十亿用户,让每个人可以在职场当中做出更好的决策,更加有效地工作,能够适合他们的阶段性的发展。这就是我的梦想的发展过程。

  李宁:我年轻的时候是运动员,所以我的梦想就是拿冠军。到了 30 岁的时候,其实我 20 几岁就退役了,开始做健力宝,然后创立李宁品牌,我当时很希望做的就是中国的体育品牌。这个梦想到现在还在努力当中。到 40 岁以后,其实我更希望除了体育品牌以外,可以把自己积累的对体育的理解,能够融入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所以我会有更多的冲动去做一些实践,如何让周围的家庭,个人,能够更好的整合,使得体育能够在中国家庭的生活中,能够发挥它的 360 度的作用。

  沈博阳:我个人不是一个习惯制定计划并能坚持很长时间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几个关键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在 20 岁、30 岁和 40 岁的时候,做了三个相对来讲比较重大的抉择,我整个的职业生涯才能向上走。20 岁的时候,我决定去外国念书,之前我的英语并不好,但我父亲去了一次美国回来告诉我美国还不错,于是我接下来的一个寒假都在苦练英语。暑假还跑到新东方念英语,那时候俞敏洪老师还教过我们一堂课,后来我就去了美国。我 20 几岁到 30 岁之间都是在编程序,很平凡的工作,我开始工作是在 27 岁。31 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很重大的决定,从雅虎到 Google,那时候觉得 Google 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公司,我只有去了那儿才能展示我的才华,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时看到了回国发展的机会。加入 Google 后,发现我的眼光还不错,几个月之后开复加入了 Google,我们一起回到了中国。40 岁的时候,我希望能够带领 LinkedIn 这个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在中国成功,我们希望能成为第一个在华成功的跨国互联网公司,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

  主持人:其实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场的观众都是在 25 岁到 35 岁的年龄阶段,在我们徘徊纠结的时候,我们人生也需要一些灵感,需要一些鼓励,所以说这个分享是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的。我想追问一下沈博阳先生,您的转变非常大,最早是程序员,后来又创业,现在又再一次加入 LinkedIn,当高管也好,以创业的方式来运营企业也好,你觉得这个跨度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沈博阳:我觉得挑战还是有的。一方面,我不是很有计划性的人,一步一步走过来,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但是在每一个时间节点,我每做一个决定,就会把当下的事做好。至于我做领英这件事挑战非常大,第一因为职业社交在中国来讲比较新,之前有很多人尝试过,但效果不好。另外一个就是包括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这里面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说之前,应该是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美国有记者采访马云时问国外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为什么做得不好,马云强调的一点就是人,就是带领你进中国的人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每天想的是如何让美国的老板高兴,还是如何让中国的用户高兴。所以他讲的都是关于人的问题。我们领英在中国做这件事也是试图把人、架构、产品做好,这里面挑战非常大,因为中国市场非常大,竞争太激烈,而且用户有独特的使用习惯,所以我们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索。但很幸运的是,领英进中国时,我在跟 CEO 里德?霍夫曼面试时问他为什么要进中国,他说这家公司的使命就是要连接全世界的职场人士,这句话也挂在他硅谷办公室的墙上。所以过去一年,你会看到我们得到了总部非常多的信任、非常多的支持。虽然有一些困难,或者说有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但我相信有总部这么好的支持的话,我们一定能在中国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您说的没有长期的目标,跟刚才徐老师讲的,我总结一下,以梦为床,随便选一张,其实是不矛盾的。您提到的是在不同的平台,或者不同的阶段,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很关键的。

  沈博阳:很重要的是要掌握方向,我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很多相对来说不是很正能量的信息,但这些事我们不能做的,对我们来讲,要做到的就是把握好当下,把自己变得更好,我相信整个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主持人:刚才说人生的选择的转变,我觉得其实李宁董事长,应该是我们了解到的人当中,从运动员的身份到成功的企业家转型最成功的例子。我想问问在您的运动员生涯当中,有没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是在您之后可以平移到商业当中的,而且可能这样的经验也许是普通的,但在我们传统的大学很难学到的经验。

  李宁:其实作为一个体育运动员里讲,体育的精神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成长阶段当中,训练你的意志力等方方面面。你如何去寻找目标,如何去追求目标,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彷徨或恐惧,或者不自信,都有可能发生。但你不断地去训练,你不断地参加激烈竞争比赛,对整个人生来说是一种特别的训练。你会去追求,你也会去敢于追求,你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失败,也可能会成功。这种过程的训练会让一个人即便是做任何生意也好,做学术也好,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在整个人生来讲,我觉得这都是通用的。

  主持人:我们当时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或者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有这个下海潮,我们现在再次看到了这个创业潮。好处是创业这件事情受到了更多的尊严,门槛更低了,也有徐小平这样的老师不断的在给我们很多年轻人讲梦想的故事。但有些人也对创业这件事情有反思,网上也有文章说C轮死,可能在创业者的圈子里面,会拿融了多少钱来做标杆,徐小平老师作为一个正能量的散播者,您在这方面有没有想要给大家提醒的地方?有没有鸡汤想分享?

  徐小平:你要哪锅鸡汤?像李宁开始做品牌的时候,我相信前 100 名员工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换言之就是赚了很多的钱。但是关键你要有眼光,你要有勇气,再去创业。现在你想做,未必能做成 Facebook,当然也未必不行,你把它当做一种练习,一种锻炼,一种通向你人生终极目标的过程就好。创业不仅是要上市,创业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没有比创业更能让人蜕变的了。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沈总再去加盟创业,但是其实他可以失败的,但是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创业对我们来讲有成本,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机会,来当连续创业者。

  徐小平:年轻人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你要记住,在美国有一个说法,你不要把生活最后的钱都给创业创掉了,连自己谋生都搞不定的人,你怎么创业?创业是创造就业,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就业的能力,那你还不如多找一些工作。所以创业这件事,是已经获得了职场上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的人做的事。但是总体上人创业,二手、三手创业,最终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得到实惠,都会比你按部就班的走得到更多的价值的实现。

  主持人:您觉得人人都适合创业吗?

  徐小平: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我回到刚才讲的问题上,面对人生的各种不确定性,你要有想法。但是你要有一个对自己的认识,我是谁,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在北大时喜欢唱歌,但是很多人发现我没有这个能力。后来我做音乐,做音乐发现又不行,我觉得我想做大陆的罗大佑,结果写出来的歌没人听。你要不断的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最后接受你自己这条路,把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到极限,就是这样的。我在新东方也不会教英语,也不会管理,但是我会唱歌,我就做新东方的宣传总监,一个教育机构有了参与就是创业,发挥我自己的能力。所以我想创业不一定是你自己做的,但是你完全可以找到你身边的能人,大家在一起组成一股强大的创业力量。

  主持人:谢谢徐老师。刚才 Reid 所讲的,首先要发现你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也想问问从硅谷来的 Reid Hoffman 先生,针对创业成功率低,要承担的风险方面,您有什么意见?比如说如何管理风险?

  Reid Hoffman:其实在我写的第一本书里面我谈到了这些,有一个模式,我把它称为 ABC 计划。第一,你要评估风险。任何一个聪明的人,你们都可以去问,他们可能会给你们某一方面的答案,并不是说他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而是要广泛地征询聪明人的意见,问他们觉得这个机会能成功吗,A计划,B计划,如果出现了困难的话,有什么备份计划-- Z 计划,如果真的不成功的话,那我们该如何回到正常人的生活。第二个就是自己要能承受风险,如果我失败,我是否能够从头再来。这种从头再来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我是否能够克服困难,承担这样的压力。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个事情是,你应该想在我失败的时候,我会有怎样的办法帮我度过这样一个非常灰暗的时间段。

  主持人:对,有非常好的愿景,有目标,而且能够恢复自己,给自己打气,去卷土重来。

  Reid Hoffman:对。

  主持人:并不是说每个人生来都具备创业的能力。你觉得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备至少哪些特性呢?

  Reid Hoffman:我觉得第一点,必须有能够克服困难的韧性。第二点,就是要经历一个无限的学习过程。就是说任何一个有意思的东西你都应该去学,你可能有一些不知道的东西,但你一定要去学习。第三点,就是能够在你的周围,聚集起非常聪明的人,我觉得创业一定是团队的作用,而不是个人的。

  主持人:徐老师也说过很经典的话,成功的原因大多是雷同的,失败的公司是各有不同的。你能不能给我们总结下,失败的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徐小平:北京的有一个教授说,失败的公司都是一样的,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同。其实都是一回事,就是赢得市场,赢得人心。第一,你必须要是这个领域里的专家。你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一个学校,也不是一个城市,你要是全国性的,所以你要在这个领域里有核心竞争力。第二,你要有那种“忽悠”的能力。当然一提到忽悠大家很反感,就是带着激情来鼓励营销,你有一个梦,你还得有吸引力。这个所谓的吸引力,是对于管理者极高的要求。而创业者要有无比伦比的吸引力。第三点,我自己在新东方是一个老二老三,所有的大事都是俞敏洪,但是真格基金我第一次感到做老大的不容易,要有胸怀,包容团队各种各样的人,各种性格,各种偏好,各种毛病不同的人,把他们的优点凑到一起来,就是最牛的地方。但是团队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你要能够欣赏,你要能够关怀,你也能够去哺育,要帮助他们提升。所以这就是说领导力。这是你要创业之前反复问自己的问题。

  主持人:所以简单来说一方面你要写得了代码,还得要卖得了鸡汤。

  徐小平:可以这样说吧。

  主持人:因为很多朋友可能也会面临包括求职,或者说融资等等需求。包括像您刚才已经提到的一些,包括像聚美优品等等,他们这些企业家身上有什么特制第一点就打动了你?尤其我听说你特别喜欢陈欧。

  徐小平:有一个照片分享软件,每天有两三百人活跃,已经是上亿美元的公司。我第一次接触这个人的时候,他在一个 20 平米的里面卖二手牛仔裤和二手鞋,他对街头时尚有巨大的激情,而且这种激情使他放弃了美国的 MBA,他是北理工毕业的。他家庭也反对,他周围的同学也反对,但是他对街头时尚的兴趣从来没有减弱过。你要有执著,有坚强,你自己要先为之燃烧。最厌恶的创业者就是有两个计划书,这种人他没有梦想,他不专注他做的东西。

  主持人:你刚才还说还有好几张床呢。

  徐小平:比如我在北大的时候我想做文化部长,其实不是为了当官,是要自己的热情影响他人,提升、改变社会。所以后来我创业是为了感动他人,真善美的。当然也是帮助学生,所以我的一生有不同的床,但是只有一个梦,就是帮助大家,用我的真情让大家变得更好一点。

  主持人:说到底都是床,不能说又是床,又是桌子,又是板凳。我觉得这样理解可能会稍微说得通一些。谢谢徐老师,我想问一下李宁董事长,作为一个这么大的企业的老总,您觉得像在您这样的企业中,您最需要的和您最喜欢的人才是什么样的?

  李宁:其实作为一个企业来讲,需要的人才要跟他的行业,要跟他公司的特质和阶段想符合的。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对产品有深刻理解的,和对市场有超前认知的,同时是对体育有认知的人才。这种人才的组合可以帮我们公司走向更专业的体育公司。不过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同时也是为可知的。当你在计划的时候,和你在事实的时候,其实往往会有很大的偏差。作为公司的发展来讲有些东西是需要坚持的,有些东西是必须要调整的,因为市场不是你决定的。

  主持人:我继续说关于人才、人脉的话题,我觉得可能说到这个的话,沈总也有很多对这方面的了解和知识。您觉得中国和美国的职业市场的区别在哪里?在中国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

  沈博阳:大的角度来讲,我们做一件事还是从更高的角度去看。比如在世界上要找一个像美国的国家一样,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望,换工作的频度,甚至对创业成功的渴望,那一定是中国。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职业社交的土壤在中国已经完全成熟了,至于说中国到底为什么之前没有像美国一样风行,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中国大家看到了,其实包括换工作的频率,从大城市到小的城市,越大的城市人们换工作的频率越高,而且在某些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平均 34 个月大家就要换一份工作,职业社交的土壤已经准备好了。但还有一些不一样,比如说传统的中国人相对来讲更含蓄一点,但对于九零后或者八五后的人来讲,这个世界已经是扁平的了,大家跟美国的年轻人接受同样的知识、同样的环境,对于职业社交来件,强调的是一个人接触的强关系,或者接触到的弱关系,所谓弱关系就是跟你不是非常熟悉的人,但是你通过某种环境跟他认识了。我们有一个六度分割理论,还有一个理论说,一个人一生会有很多强关系和弱关系,这些弱关系带给你的机会远远要多于强关系,因为强关系的人往往在你身边,他所能看到的机会你也能看到。所以在中国如何管理弱关系来进行职业社交的东西,我相信会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主持人:上次采访您的时候您也提到,中国的离职跳槽率非常高,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人选择出来自己创业。九零后的群体也很独特,徐小平老师对他们应该特别清楚,针对他们这群人创业,您怎么看?

  徐小平:创业是不分年龄的,有的人很年轻,但心已经很老了。有的人挺老的,但心态很年轻,像我这样。所以创业跟年龄无关,我不反对九零后,八五后创业。只要你能跟得上时代,只要你能够捕捉到大众的需求,只要你能解决生活里面某一个问题,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但是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着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不管是九零后,也许他可能需要和六零后一块交流,他们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特征和特质,比如九零后很会做宣传,很会写 PPT。

  徐小平:据说为广场舞大妈做产品做得最好的人就是九零后,提高服务不在于你的年龄。其实没有年龄分层这个东西,主要就是捕捉市场机会的人。

  主持人:其实我还是想问一下在一个团队里面,不同的年龄跨度,他们之间该怎么样合作。沈总的团队各个年龄阶层都有,大家怎么去更好的合作和沟通,毕竟各个年龄阶层的人,他们可能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性格特征。

  沈博阳:刚才大家都讲了类似的问题,Reid Hoffman 讲的是一个创业者要有能力,要把一个团队锁定在一起。徐小平老师讲的是作为创业者应该有领导力。其实对于我来讲,有类似的观点,你的管理带宽要非常宽。我的意思是说要有管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的能力,不同性别、年龄、不同背景,甚至不同性取向的人。当你能包容他们的缺点,发挥他们的优点,不论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 CEO 来说,你的管理能力都应该比别人强。而不像某些管理者,只能管理某一个单一领域的人。

  主持人:最后我们还想讨论一些有关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或者创业方向的问题。首先问问李董事长,您在投资互联网领域又有新动作,包括和小米的合作,从手环上,以及未来的智能的运动鞋等。您觉得传统的体育行业,互联网+的一部分,挑战在哪儿?机会在哪儿?

  李宁:其实体育一直在现代社会、科技运用、新的生活方式里面,都是一个推手。我觉得在电子计算机、电子表,正式能够变成大众的东西,还是通过奥运会的推广。那时候比赛,我是最后使用一次性手工掐表的,之后比赛转入电子化了。其实就是让大家看到科技的可用性。1984 年奥运会我比赛,回到宿舍的时候,他们也做了很多小的机器,可以翻查到的历史的比赛数据,就是互联网的平台,那时候已经开始做大众的推广了。所以我想体育跟生活方式,跟科技的连接是很广泛的。以后智能穿戴是否能够变成一种新的行业,那是市场来决定的。但是有一点,这种新的科技传承的产品,新的科技结合之后会创造更多的新的生活体验,我觉得新的生活体验是需要追求的。技术和产品,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如何去应用而已。

  主持人:谢谢李宁董事长,作为硅谷资深的投资人,我觉得这一点其实 Reid Hoffman 先生也非常有发言权。作为消费者我们很难做预测,在今后的三五年当中,人们所说的这些智能穿戴技术,或者说人工智能,包括自动化,您认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Reid Hoffman:这些事情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一些苗头了,这个领域的技术、知识在不断发展,这是已经肯定的了。包括一些传感器,我们有比较大的一些数据库,还有一些个性化的医疗(设备),在十年之后你们可以能够看到,我们有能力使得一些诊断设备,可能比 85% 以上的医生都做的还好。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技术进步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比如说我在硅谷所看到的,我们有一个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在开发,但到底什么时候法律能够允许,使当前的技术让汽车的速度更快、更节能、更加安全,实际上就像所有的汽车都有车联网一样,最终导致这些技术变成现实,说不定要在 20 年之后。

  主持人:我们听了那么过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的讨论,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随着科技的发展,会不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有一天可能人来开车是违法的,因为车更安全,更便捷。你看到有什么样的行业投资机会吗?

  Reid Hoffman:对于无人驾驶来说,目前还没有,但人工智能是可能的。我还在想,我们刚开始这样一个网络的世界,就有一些通讯工具,像微信,还有网络社交,我们还有这样一些在线交易市场,比如像淘宝。我认为这只是一个革命的开端,还有一些新的市场领域,还有一些新的网络会出现,包括在教育方面。

  徐小平:我补充一下未来三五年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发生什么事。像今年北京的万科董事长,王大庆辞职创业,职位非常高的人,这样的人会跳到创业的大潮里面,使得中国创业者的队伍更加强大,也使得中国创业的大潮最终收获的东西越来越扎实。所以我会看到未来三五年之内,机器人,腾讯的产品,包括中国自己也会有自动驾驶汽车,都能够出现世界级的创新公司,而他们的背后就是一些越来越具有创业精神,有拥抱风险勇气的那些素质越来越高的创业者,这是我看到的中国未来三五年一个特别伟大的趋势。

  主持人:再次感谢徐老师带给我们的鼓励。但是我本人还是感到一份压力,我想问一问沈总,因为我们看到今天坐在这里的只有我一个人女性,对于女性不管是创业者,还是在职场里,可能有些人会受到家庭或者各方面的影响,也许女性相比男性,在就业机会上,她们比男性更早的进入事业的巅峰期。沈总对于女性朋友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

  沈博阳:首先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个社会确实还有一些对女性的不公平,或者歧视。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不一定非常适合这个场合,我之前招助理,我会面试很多的女生。会有人问我,说我需不需要跟您一起出差,跟您晚上应酬。我说至少对于我们互联网公司的话,晚上不会有这么多应酬,就算应酬我也不会带你去。社会虽然还有一些对女性不公平的问题,但另外一个角度看,我觉得事情并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糟。在领英中国,向我直线汇报的十多人里,有五六个都是女性,比如我们的公关负责人,数据分析负责人,招聘负责人都是女性,还有五六的男性。所以说这个职场里面女性和男性不平衡,真的好了很多。包括在硅谷,如果你是中国人或者印度人,如果你是女性,又是一个程序员,你被雇进去的可能性会大很多,因为每个公司都要求多元化。作为女性自己也要给自己信心,千万不要想到 30 岁生孩子了,我的巅峰就完了,我以后要怎么样。大家可能想生一个孩子傻三年,如果生两个孩子傻六年,那你这辈子就别混了,所以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自信心。在向我直接汇报的女同事里,有一个生过三个小孩,但是她在公司里面工作非常非常好。所以我觉得还是从积极的一面去看,我觉得在这个社会,如果作为一个女性的职场人士,其实你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好的。

  李宁:因为最大的挑战不是创业者,不是职业,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老板和那些所谓的 CEO,因为现在有更多人希望去创业的,你要让一个团队发挥得更符合你公司的效率,这点跟过去已经有很大的改变。

  主持人:突破口在哪里呢?

  李宁:其实就是要做改变,因为生活改变了,或者说交流的方式改变了,或者说业务的一些形式改变了,所以组织架构也必须要改变,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符合未来环境。

  主持人: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王大庆这样的人,他可能会选择走出这样的大平台单飞,进入到小平台中。但是可能也有很多像沈总这样的人,曾经是自己单飞成功了,然后进入到一个大的平台

  徐小平:我对于沈总创业成功再加入 LinkedIn,有一个评论。这很符合 LinkedIn 的基因,另一个是创始人 Reid Hoffman 先生,他们总是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这就是 LinkedIn 的精神。

  主持人:不管是大平台到创业,还是创业到大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改变,有踏实的激情之后,找到目标,找到了风险所在,一切都讲清楚以后,知道你的人脉、朋友、核心竞争力,就不断地执行下去,取得一个阶段性成功以后,可能再进入下一个目标。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改变和进步的过程,所以说才会有无限的可能性。我觉得今天台上的讨论到这里差不多了,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说留一定的时间给线上的朋友们,刚才后台他们也选取了几个问题给我。我不知道大家坐在哪里,首先是一位叫吕韩子的问题,是给李宁董事长的。

  提问:我觉得您是创业的先驱,而且您也开创了运动员退役的新天地,您创业的导师是谁?您当时为什么要创业?

  李宁:其实我有今天所谓创业环境,因为他很有的风投、政策、法律。在那个八十年代末还没有这个环境,所以那时候是跟着所谓的改革的浪潮,创业品牌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从合资公司开始建,大家想做工厂,想做品牌,建议不一样,所以慢慢调整到今天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自己觉得到健力宝以后,当时的李经理,我学到了很多对一个企业的,对于一个品牌,对于一个市场,对于一个做消费品责任的这些理念,他对我的一些帮助,可以讲是很有价值的。尽管不是一个真正的简单指导我的关系。但是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我的发展是很有作用的。

  主持人:微信群里面挑出来的一个问题,他想问徐小平老师,如何看待六零后,因为他 55 岁了,重新创业,他的项目您会投吗?

  徐小平:55 岁,我得看他长得什么样。55 岁他有这个勇气提问,然后有这个勇气去思考,我觉得这个值得鼓励。看要看他创什么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相关的话可以投的。我可以做天使投资,虽然我不到 55 岁,但是跟他也是同龄人,虽然投资和创业不太一样,但是起码你重新出发的勇气是一样的。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微信群里面的。想问沈博阳先生,据说美国总部员工餐厅非常棒,你有试过吗?

  沈博阳:我们美国的餐厅非常好,因为我加入 LinkedIn 之前在 Google 工作,我第一次去 LinkedIn 的时候,我已经很长时间去 Google 的餐厅了,去年年初去了 LinkedIn 的餐厅,发现真的 LinkedIn 餐厅秒杀了 Google 的餐厅。但北京的餐厅真的是土洋相结合,在北京很好的区域,但是我们的条件还是一个相对来讲创业的条件,我们没有餐厅,我们也没有什么浴室,健身房都没有。所以我够员工传递的信念就是我们在创业,一旦我们创业成功了,总部有的那些东西,我们都会有。

  徐小平:我刚刚去吃过,Google 的硅谷十个著名的餐厅我都去过,我证明 LinkedIn 的餐厅是最好的。在餐厅旁边有一个休息吧,日餐的专区,我们吃了好多。

  主持人:接下来是现场的一位朋友,来自哈佛商业评论的张超。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LinkedIn 中国在创业,内部创业跟独立创业不同,您觉得 LinkedIn 总部对于中国团队的耐心有多大?

  沈博阳:这个问题因为有 Reid 在,我回答起来压力比较大。类似的问题在前一段时间面试的时候也遇到过,雅虎北研中心关闭的时候,我们把一些优秀的工程师邀请到办公室面试,也有好几个人问我类似的问题,说如果新产品失败了,总部对我们的耐心是什么样的。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在用一个打工者的心态来问,你当用一个创业者来问的时候,你根本不用在意总部给多少耐心。你会想失败了,我能给这个项目多少耐心,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项目才可能成功。所以要用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想,这个事我如果要做成的话,我能做什么样的改变,我需要找总部用什么样的资源,我觉得才有可能把这个事做成。所以说简单的回答问题,我们不要用打工的心态来想,更多得用创业的心态想这个问题,因为之前确实没有人做成功过,所以我们的成功的几率比创业公司还小一点。

  Reid Hoffman:我们会创造这样的环境,来保证 LinkedIn 在中国能有一个本地化产品推出来。从 LinkedIn 总部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提升了,对你们的耐心更多了。我们看到在过去几个月,事实上当你把自己作为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来看,你就是在创业,你的信心会提高,然后你就更努力。我现在对中国的进展非常满意。

  主持人:Reid 有一个微信群的用户,问你有这么多项目,如果突然出问题了,你怎么平衡你的工作和生活。

  Reid Hoffman:我觉得平衡是一个幻想,其实我们寻求的不是平衡,我们要做什么?就是尽量实现你所做的这些事情的协调、和谐,比如说投资,LinkedIn 的工作。我希望所有这些,他们都有同样的这些,比如说创业、消费、技术、创新,还有趋势。我们把它分开,然后我们如何有效的把自己从这些不同领域的工作协调起来,因为我还是要注重生活的,所以我们一周应该只工作 60 个小时。

  主持人:我觉得这是我今天晚上很大很大收获,Reid 刚才的这句话,你并不是一定要找平衡的,随着中国人老想着平衡,当然这也许不是适合于所有的人,但是在于某些,可能像成功创业者身上也许会有这样的一个特质,就是不并见得时时刻刻都要寻求这样的平衡,有的时候去找极致也许是条孤独的道路,但最终可能会有取得更巨大的成功。

  徐小平:我记得之前有一个著名的采访,记者问一个著名的投资人,她是一个女性,她觉得不可能有平衡。她说要做一项事业你必须牺牲一个方面,家庭生活。我知道那些企业家们,家庭往往都是不平衡的,所以这一点你要创业的话,得做好这个准备。

  主持人:我们到最后,我没想到最后尾声的方向是到鸡汤里面还是有骨头的。

  沈博阳:我们昨天发了一篇文章,关于周末比平时更累。所以我转发了一下,我说人为什么要休息两天,一天就累了。后面好多人评论说你是老板,你不懂。你如果又想成功,又想享受更多的生活是不太可能的。比如我现在也做一些小的天使投资,我觉得看创业者,和员工,最重要的就是看内心的非常强大的驱动力,我相信他们不会过多的纠结我这两天必须要停止工作,因为你的目标是要做好。可能跟其他人不太一样,至少我是这样来做的。

  Reid Hoffman:我也想补充一点,其实我经常这样比喻创业公司,就像你把自己扔下到悬崖下面,跳下悬崖的时候得有一个飞机来接你,就是要平衡生活。

  徐小平:对,什么叫创业,就是你自己从悬崖上跳下去,在跳的过程中,有一个飞机过来,让你免予摔倒。这就是创业。

  主持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实我们并不是寻求鸡汤,里面有我们设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是为什么真正创业成功的人可以得到尊重,因为他们一路上肯定经历了很多我们常人所看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牺牲。

  徐小平:创业就是啃鸡骨头,把最硬的骨头嚼碎吃下去。

  主持人:时间有限,非常感谢今天四位嘉宾的参与,带给了我们大家非常好的分享,也在这里和我们进行了一番碰撞,也非常感谢今天到这里的来宾们,以及在微信上的朋友的参与和互动。我们都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而且可能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今天晚上,这个影响力的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是一个合影的环节,请四位移步到台中间。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