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真假粉丝难辨,餐饮老板误入粉丝经济怪圈

餐饮红海,消费者需求更迭,互联网冲击等等,餐饮行业里一座又一座大山把餐饮者压制地窒息,餐饮者越来越意识到拉新难,留存低,此时餐饮者纷纷创建粉丝群,建立会员制度,利用会员折扣,会员活动企图留下“忠实”消费者,甚至大多餐饮者都搬出“粉丝经济”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营销管理制度。

本文发于餐饮人必读    微信号:cyr811

而笔者却认为餐饮者口中提到的粉丝前面应该加一个“伪”字,更别提所谓的粉丝经济了。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餐饮者往往通过折扣营销广告,低折扣吸引消费者——占便宜是人类的天性。当消费者初次消费以后,餐厅往往会同时提供会员信息让消费者加入会员,并试图在以后通过会员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个性化服务,消费留住客人。

当粉丝有一定数量,餐饮者们往往会骄傲高呼:看,我们的粉丝达到上万甚至十万以上!我们粉丝规模多么庞大!粉丝经济效益多好!

在此,笔者抛出第一个不等式:

用户≠粉丝

餐饮企业通过低折扣吸引消费者加入会员,只能算是普通消费者。

用户,并非是真实的粉丝。

有优惠可图消费者为什么不加入?此时你拉进的“粉丝”只是贪图你的优惠福利。哪家餐厅打折了消费者就去哪家,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餐饮企业会有会员日,企图通过会员日留住消费者,唤醒消费者记忆。

粉丝这个定义是首先要明确的——不是消费者,不是用户,不全是品牌追随者, 而是具有情感纽带的品牌受益者

消费者往往有许多喜欢的餐厅,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往往苹果手机爱好者——果粉和小米手机爱好者——米粉却往往不重叠。

因为他们各自拥有的都是自己真实的粉丝,都贴上了明显的标签!不会因为某个手机出广告或者打折了就背离自己的标签!

那么粉丝经济,就是这群“具有情感纽带的品牌受益者”扎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无坚不摧的商业环境。 小米商业环境便是大批的开发者和智能手机发烧友高度参与miui的设计再加上所谓发烧友的定位以及饥渴营销。

相比之下雕爷牛腩,黄太吉笔者认为并不是典型的经济粉丝案例,二者不过是将网络营销运用到了极致,不难发现二者成立的时间都是2012年,恰好是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引流的红利时期!二者并没有所谓的“情感纽带”将消费者捆绑在一起,就更别提其它拥有较多“粉丝”的餐饮企业了!

也许有的餐饮企业甚至认为自己不仅拥有大量的粉丝,还专门分门别类建立多个社群,贴上不同标签,带领粉丝一块儿玩耍。即所谓的社群经济。

接着,笔者抛出第二个不等式:

粉丝经济≠社群经济

即便现在餐饮者针对现在年轻人消费群体推出了有个性,有主张,能定制,有互动,能够增强参与感的产品,使得消费者餐饮企业存在某种特殊的情感,但是通过情感套一个圈子并不是现在所说的社群经济。

一个社群,笼络的是具有同样文化的认同和价值主张的群体,他们在社群当中拥有归属感,因而口味快速的变化和更替并不会冲击到根本的价值观层面。

社群因粉丝的共同爱好与价值观沉淀一种独特的气质,形成亚文化,亚文化反过来为社群为企业产生内容和粘性,自主为餐厅分享传播。

比如我们谈到很久以前,第一印象是互联网营销,六度空间理论,它的约撸活动,提高客户的社交体验等。很久以前拥有150万用户,足以构建多个社群。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其中消费人群具有同样文化的认同和价值主张。

现在大众消费文化被厄解,年轻人在建构新的文化, 未来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不再是大众审美和趣味,而是亚文化和小社群!

最后,笔者抛出一个等式:

构建品牌文化=吸引相同价值观消费者

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彭刚说,营销从一个技能变成了一个桥梁,品牌的粉丝靠不住,企业也不可能靠粉丝存活,否则黑莓不会倒,诺基亚也不会倒。

餐饮品牌的粉丝更是靠不住!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口味随时在改变,用常规会员折扣会员活动没有办法留住消费者,你会做的任何营销活动,其他餐饮企业同样会做。

但是消费者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却不会轻易改变,树立鲜明的企业文化,积极宣传企业的价值认同,通过打感情牌,价值观输出,与消费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是留住顾客的长久之道!

-------------------------‍‍‍‍‍‍‍‍‍‍‍

作者:餐饮人必读

整编:必读陶然君

注:欢迎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餐饮人必读 微信公众号:cyr811,否则,视为侵权!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原文  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33146.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