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大疆挤压下,极飞无人机为什么押注农业服务?

大疆挤压下,极飞无人机为什么押注农业服务?

  文/李儒超

  站在我们面前的极飞联合创始人易丙洪,晒得很黑,蹲在地里,恐怕没人怀疑他不是农民。

  摆弄着新发布的农飞 P20 植保无人机,他说,为了这个,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新疆的棉花地里呆了两个多年头了。

  如今,P20 投入商用,极飞再次走向台前,想讲另一个关于天空的故事。

  错失良机后,直指 600 亿规模新市场

  极飞上一次走在聚光灯下,还是因为和顺丰合作物流无人机。但两年多过去,物流无人机仍旧呆在试验场里,极飞 CEO 彭斌也对此讳莫如深,不愿透漏目前的进度。

  “我们一直在思考,除了航拍,无人机到底能干什么?物流是我们的一个答案,但这一块,其实只占用了公司 10% 的资源”,彭斌解释。现在,农业无人机成了极飞给出的另一个答案。

  但事实上,押注航拍以外市场的极飞多少也有些无奈。据彭斌介绍,在 2011 年大疆推出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前,极飞在整个市场占有十分可观的份额,“在航模爱好者中,我们很知名,但我们错就错在没有去思考消费级市场,直到大疆出现,我们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机遇”。

  不过,即便如此,有着八年技术积累的极飞还是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据了5% 的份额。但彭斌坦言,无人机市场的马太效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占据市场六七成的大疆面前,如果继续走航拍路线,留给极飞的机会并不多。

  资料显示,极飞此前推出的极侠 XMisson 无人机目前已应用于医疗救援、安防监控、森林防火、极地科考等多个特种行业,只是,在偏消费级的市场,极飞需要一个新案例。

  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其实是一个介于航模玩具和专业级之间的领域,要比航模专业,即便不能完全脱离人工控制,也得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全自动操控。

  “最后极飞选择从农业领域切入”,易丙洪称,而做出这个选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规模十分可观。他算了一笔账,中国有 18 亿亩耕地,每年的花费是 100 元,即便折算三分之一,也有 600 亿的市场规模。如果能拿下这块市场,也许极飞就能对年营收 30 亿的大疆弯道超车。

  这是极飞讲的新故事,但这个故事背后,承载的是中国数亿农民,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大很多。

  押注农业,无人机技术如何“接地气”?

  无疑,技术是农业无人机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在这个领域,技术不再只是“技术问题”。易丙洪说,极飞在做农业无人机前,先用了一年去了解农业。毕竟,一旦在田地里飞,技术能不能真正“接地气”才是成功的关键。

  据介绍,极飞的 P20 系统包括无人机、智能气象站、A1 地面站和无人机调度管理四个模块,以及智能电池和 GPS 手持测绘器。其中,极飞无人机在规划航迹的基础上,对单次的喷洒量也会进行控制,保证农药喷洒适量。

  智能气象站据称是极飞首创。该气象站并非和当地气象站联网,而是对作业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风向、风速、降雨探测,以降低作业期间局部天气对无人机的影响。

  此外,极飞表示,基于安全考虑,极飞还在无人机上安置了黑匣子,并在中央调度系统的控制下,避免无人机被劫持用做其他用途。

  然而,农业无人机的“安全”,限于其特殊性,并不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据介绍,由于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在试验期,极飞不敢直接对吃的东西进行喷洒作业。“农业需要严谨,农药的喷洒量、土壤环境都需要考虑到并进行反复实验才能真正投入实用”,易丙洪强调。

  而农业的复杂性,一直都让易丙洪大为头疼。他说,海南的有些地方,因为蚜虫太多,可能每天就得作业一次;喷洒时因为是无差别的机械喷洒,农药量太多,不仅杀死了蚜虫还杀死了蚜虫的天敌瓢虫。但蚜虫的生长快于瓢虫,为了保住田地只能不停的洒,蚜虫则不停的增加抗药性不停的再生,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今后,无人机有可能会使用光谱分析筛选出被病虫感染的区域,从而只对这一区域进行喷洒作业,减少重复喷洒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生态的伤害。不过,这些“接地气”技术要真正投入实用,还需要一些时间。

  “2Service”:从卖飞机到卖服务

  即便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将无人机卖给谁同样是个让人迷惑的问题。事实上,在极飞将无人机引入田间地头之前,他们就明白,这个消费级市场仅仅从农民入手根本行不通。

  易丙洪告诉网易科技,中国农民熟练操作智能平板的不多,能准确进行输入的更少,即便采用语音输入,也会遇到各种方言问题。如果直接将农民作为“2C”的C端很难做起来。

  另一方面,相对于一线城市的居民,农民其实更加相信口口相传的口碑,这种口碑直接来自于喷洒农药的效果,通过互联网式的传播很难真正覆盖到单个农民。

  基于如此考虑,极飞选择了向服务公司销售,并将该模式称之为“2Service”。极飞称,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一来无人机将由服务公司操作为农民提供喷洒服务,避免农民的操作难题,二来服务公司的规模化作业将有效增加田地覆盖,尽快形成口碑。

  此外,极飞还特别强调了规模化作业对“2Service”模式的意义。彭斌表示,极飞的一架无人机,一天可对 600 亩田地进行作业,如果将单次服务割裂成较小规模,其实是一种资源和效率的浪费,所以真正用得上极飞服务的,不是一般农民,可能会是农场等田地大户,最有可能的只会是服务公司。

  目前,极飞在新疆建立了 120 多人的直营团队,对无人机服务进行推广。易丙洪称,相对于一般智能硬件不同,农机的爆点绝对不会是外观,而是喷洒效率这种实打实的性能指标,所以极飞在推广中先让农民进行免费体验,如果效果好他们自然会采用其服务。

  不过最终,极飞还是会将自己定位为服务提供商。这不同于系统集成商,只是提供元器件、整合资源卖飞机,极飞据称将回归农业领域的研发,并为农业服务商提供无人机服务。

  彭斌此前曾表示,虽然航模和航拍领域的无人机早已成红海,但在其他领域还是蓝海,尤其是农业无人机。而资本市场对于极飞的发展方向也给予了某种意义上的肯定,在成立七年后的 2014 年 9 月,极飞获得成为资本 2000 万美元的A轮融资。

  虽然有分析人士称,无人机尚存在诸多政策、监管风险,而技术上的不成熟也会一定程度上制约其推广,但相关厂商在更多领域的尝试,多少会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成熟。

  而在新疆田地的上空,易丙洪说,飞的最多的无人机应该就是极飞了。对于他们,另一个天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